鼻咽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解读).pptx

鼻咽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解读).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咽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解读);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适合开展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单位。 本指南规定了鼻咽癌诊疗常规、综合治疗原则,调强放疗靶区的名称、定义、确定手段、危及器官 定义、处方剂量、危及器官限制剂量、调强放疗实施方法、计划设计方案、流程、评价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能够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医疗机构。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57-1999 医用放射学术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剂量学设备) ICRU 第 83 号报告 中国鼻咽癌工作委员会 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实践规范指引 NCCN 头颈肿瘤指南 2020 术语和定义 GB/T 17857-1999、ICRU83 号报告、NCCN 指南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质控人员要求 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医疗单位必须依法取得放射治疗诊疗许可。 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医疗单位必须具备合格的能够执行调强放疗的设备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设 备,确保设备满足治疗要求。 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医疗单位必须具备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放疗专业医师,配备合格的医学物理 师和放疗技师。 所有参与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并经过完善培训。所有治疗相关医疗记录需要按照规定 保存备查。 鼻咽癌诊疗概况 1; 流行病学和病因 鼻咽癌是中国常见和高发疾病,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2018 年全球新发鼻咽癌病例,中国 占 49%。鼻咽癌发病呈现地区高发性,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高发,广 东高发地区发病率达 30~40/10 万人群。鼻咽癌发病与遗传易感性、EB 病毒感染相关。典型的鼻咽癌 临床表现有鼻咽肿物、颈部转移淋巴结和脑神经受累三大体征和鼻塞、回涕带血、耳鸣、听力下降、头 痛、面麻和复视等七大症状。 鼻咽癌诊断 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通过体格检查,鼻咽内镜,鼻咽和颈部(平扫和增强)MRI 和 CT,颈部超 声,胸腹部CT,或者腹部超声,全身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局部病灶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状态以 及有无远地转移,准确获得肿瘤的TNM 分期证据。鼻咽原发灶侵犯范围要依据MRI(平扫和增强)检 查确定(患者因故不能接受 MRI 检查时须有CT 检查)。对于具有远转高危因素的患者(T4 和/或N2-3), 建议行PET-CT 检查除外隐匿的远地转移。 病理学诊断:尽可能获得鼻咽原发灶病理。避免单纯采用颈部淋巴结穿刺和/或活检替代鼻咽原发 灶诊断,除非鼻咽原发灶经过多次活检未能获得原发灶病理。采用颈部淋巴结作为诊断者,颈部淋巴结 需要原位杂交检测EBER 阳性,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分子诊断指标:鼻咽原发灶原位杂交检测EBER。 反映预后和指导治疗的分子指标:EBV-DNA 拷贝数,原发肿瘤 EGFR 表达情况,Ki-67 等。 除与原发肿瘤相关的影像学、病理学、分子预后指标外,还需要对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合并症、 营养状况、血生化、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口腔卫生状态等进行相应检查和评估,为治疗方 案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鼻咽癌分期 鼻咽癌分期采用第 8 版AJCC 分期。 鼻咽癌 原发肿瘤(T)分期;b) 区域淋巴结(N)、临床 N(cN)分期; 临床Ⅰ期(T1N0M0):单纯放射治疗。 临床Ⅱ期(T1N1M0, T2N0M0, T2N1M0):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 临床Ⅲ-IVA 期:;参与人员; 模拟定位 体位选择 通常采用仰卧,头过伸位。利用外置三维激光进行初步摆位,要求人体正中矢状线与激光 Y 轴平 行,患者头部及身体不产生偏侧、旋转等。 体位固定 选择合适的头枕,有条件的单位可制作个体化头枕,增加体位重复性。采用热塑面膜固定。在面罩 固定前取下患者带有金属的义齿及其他配饰。 扫描范围 根据肿瘤的范围,确定定位 CT 扫描范围,上界:至少颅底线上 3 cm,下界:锁骨头下缘下 2~3 cm, 建议从头顶一直扫描到锁骨头下缘下 3 cm。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扫描范围根据淋巴结位置个体化决 定。扫描FOV 需要足够大,两侧需要显示锁骨上下区和腋窝。 对比增强 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有利于帮助区分血管、淋巴结和肿瘤范围。扫描层厚一般建议 3 mm。如同 时行磁共振定位,选择和磁共振模拟定位相同的层厚,通常 2.0~2.5 mm。 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在定位CT 的体位下,行磁共振定位扫描。 图像传输 扫描后的图像经电脑自动重建处理后,将患者的图像资料传到 CT 模拟治疗计划工作站才能做治疗 计划。如同时有磁共振定位,传输磁共振图像,进行图像融合。 靶区定义 靶区名称及命名的原则 根据 ICRU 83 号报告[8]推荐,鼻咽

文档评论(0)

159****1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