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朗读第三段,讨论: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2、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悲伤) 3、“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3.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 暂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 朗读二、三段,讨论: 1. 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2. 客的这一段话很富于感染力,能真切地打动读者, 说一说为什么达到这种效果? ?景:悲凉苍茫 ?情:悲观失望 ?理:人生短暂 语言:骈散结合,感染力强 箫声 返回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朗读第四段,讨论: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喜悦) 3、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语,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4、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主要从观点是积极或消极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事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辨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朗读第五段,讨论: 1、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想一想作者这样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3、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与“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朗读四、五段,朗读时,划出文中几组 相对的概念,讨论: 1. 苏子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是怎样一步一步导出来的? 2. 你怎样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 3.你从苏子的超脱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水与月的特点→水与月的启示→启示后的做法 逝者如斯?未尝往 盈虚者如彼?未消长 变?不变 一瞬?无尽 不要抱怨,让人生更得充实有意义。 * 苏轼书法 二、 背 景 提 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本文为一篇“赋”,不是纯粹的散文,更不是散文诗。它上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与汉、魏时期的“赋”相比,本文没有过多堆砌的词藻,但比起作者本人的其他文章来,文采显然要多。本文有许多押韵的字和对偶句,诵读时要注意语音的轻重缓急,读出文章的音韵美。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 写景与抒情、议论 紧密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本文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件】《包身工》课件6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课件】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45张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
- 【课件】3.2《哦,香雪》课件2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课件】9.《屈原列传》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课件】10《劝学》《师说》课件27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pptx
- 【课件】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课件】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课件】12《祝福》课件70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pptx
- 【课件】14.2《荷塘月色》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