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战争诗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诗经》的战争诗 摘要:《诗经》中有关战争内容并描写战争的诗篇并不多,但其中所透露的情感与体现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了解中国古代战争观的史料。对于这一点的研究并不多,且多单谈某一方面,没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形成。因而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尝试着做一系统研究,并做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诗经》 战争诗 类型 特点 一、概述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中)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106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二 诗经战争诗类型 1.出征将士的豪迈战歌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秦风·无衣》曾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首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典型的战争诗。秦地,位于今甘肃东南部及陕西一带。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尚武著称。当时秦人部落实行的是兵制,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西周末年,王室内讧,与秦毗邻的西戎乘势入侵,威胁周王朝首都镐京及中原地区的安全。秦在地理位置上恰恰肩负着西北护卫周王室的使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是一首秦民应王征召,相约从军的歌谣。 在《诗经》中像《无衣》这样表达战争积极面的诗很少。这首秦国军中歌谣,不仅在10首秦风中,而且在全部《诗经》中都很有代表性,写出了士兵之间的战斗友谊,张扬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秦国将士们抗击西戎入侵者的战歌,威武雄壮,有人认为简直就像 《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一样鼓舞人心。诗中字里行间充溢着战士们互相关爱、同甘共苦之情,生死与共、同仇敌忾之义。也正因此,《无衣》一诗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为后人传唱吟诵不已。《诗经》中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无衣》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2.哀怨和怀思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带动文明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康德); 另一方面,战争也是残酷的、破坏性的。任何性质的战争都会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心灵的创痛,“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六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第三十)。《诗经》中“悲歌型”战争诗着重表现的就是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 这类战争诗数量较多,主要是风诗和风格相似的小雅诗,具体指《豳风·东山》、《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邶风·旄丘》、《小雅·采薇》、《小雅·渐渐之石》、《小雅·何草不黄》。与上面两种战争诗不同的是,“悲歌型”战争诗的表现主体,多是身处军队和社会底层的普通士卒或下级军官,他们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对军旅生活的艰辛、亲人离散之苦、死亡的威胁、待遇的不公等战争的负面因素有直接而深刻的体会。因此,这些作品以征人为本位,着力表现了思乡怀归和对征战不息、穷兵黩武的厌恶、怨责之情,揭示了战争的负面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精神。 “悲歌型 ”战争诗中表现得最为深切、突出的,就是征人们挥之不去的思乡怀归之情。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秩序和农业文化背景,使得周人具有极强的伦理意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他们对家园、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轻易不离开家乡,即使迫不得已离开故土,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仍是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与怀念。但是,战争对建构和维护血缘分封的政治秩序又是必不可少的,常年征战使得征人们归家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对人伦情感的渴求不断的落空,造成诗人严重的心理创痛,作为生存物质手段的战争与作为生存。 三、诗经中战争诗的特点 (1) 以民族战争为题材,《诗经》中的诗词,有许多以民族战争为题材,反映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战争。如《大雅》中的《江汉》:“既出我车,既没莪旗。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2)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 ,在中外各国史诗中,对于双方战争场面的描写无不浓墨重彩。古希腊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始终把以赫克托耳为主帅的忒洛亚人与阿伽门为主帅的希腊人之间的大规模的战争为表现中心,战斗场面声势浩大,惊天动地,为这部作品赢得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可是《诗经》中战争诗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而是通过英雄人物的出征场景来刻画战争的惨烈,如《邶风》中《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写了士气的高昂。《小雅》中《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罢

文档评论(0)

展翅高飞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