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优秀课堂实录
课时:一课时 (45 分钟 )
教学内容与过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王羲之——东晋琅琊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人,身高一
米八几,丰神俊朗,玉树临风。 (板书:王羲之)
兰亭——地名,在现在的浙江绍兴。 (板书:兰亭)
兰亭集——诗集名称。 (板书:集)
《兰亭集序》——文章名, 是王羲之为《兰亭集》作的序。 (板
书:序)
1656 年前,农历三月初三日,好友,亲朋,一支鼠须笔,一张
蚕茧纸,几杯顺水飘来的酒,北方汉子的风骨与才情,与水汽氤氲的
江南水乡珠联璧合, 于是成就了 “二十八行”、“三百二十五字”的 “天
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遂成千古绝唱。
作为王羲之的家乡人,同学们在朗读、感受这篇文章的时候,应
该更加心灵相通吧?(生笑)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 3、4 两段。在此之前,我想看看大家
自读前两段的收获。文章前两段,同学们已经通过自读基本理解了,
说说看,都写了些什么?
生 1:前两段主要记述了兰亭集会的一些情况,主要是交代了这
些诗的由来。
师:说得好。那么,你觉得前两段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
内心感受呢?
生 1:畅。
师:“亦足以畅叙幽情”的“畅”,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2:我觉得是“乐”。
师:“信可乐也”的“乐”。同学们赞同哪一个?
生(齐):乐!
师:我也赞同“乐”。不过,细看一下“畅” ,“舒畅”,是不是也
包含“乐”的意思啊?
生(齐):是。(板书:乐)
师:那么,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三段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
内心感受呢?带着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一起诵读课文。
我这里准备了很好听的一支琵琶曲,来作诵读的背景。 (播放课
件音乐)
老师大声读,同学们跟着一同轻声和, 来品咂文本韵味,好不好?
(师范读)对古诗文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 “书读百遍,其
义自现。”
师:还是之前的问题:第三段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内心
感受?
生(齐):“痛”。(板书:痛)
师:是什么“痛”?下面,分组讨论。
(生分组研讨)
生 3:作者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还说“向之所欣,俯
仰之间,已为陈迹”,那些让自己感到很快乐的东西, 很快就消失了,
这让作者感到很痛苦。也就是“胜景不常,盛筵难再”之痛。
师:说得太好了!请同学们记下来: “胜景不常,盛筵难再”之
痛。
生 4:作者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这让他感到很痛苦。
师:怎么理解这句话?(生 4 摇头)哪位同学为我们解惑?
生 5:生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都要走到尽头,也就
是死亡。
师:很准确。
师:这一句还有一个关联词语——“况” ,“况”是承接前面哪一
个关联词的?这两个关联词带起的两句话构成了什么关系?
生 6:“况”是承接前面的“犹”的。这两句话构成了递进关系。
“犹”,“尚且”,这是一层“痛”:像兰亭聚会这样先前所喜欢的事顷
刻之间变为陈迹。 “况”,“何况”,这是更进一层的“痛” :生命的长
短,只能听凭造化,死亡无可避免,我们自己无法控制。 (掌声)
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的回答的最好评价。
师:这一段的第二句,有两个“或”字,怎么讲?
生 7:“或”的意思是“有的人”。
师:“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读书征文一等奖作品:做麦田里的幸福守望者.pdf
- “我的责任”主题班会活动记录方案.pdf
- “我是小小讲解员”主题班会范本.pdf
- “西柚找找”校园共享信息平台产品需求文档.pdf
- “先进职工小家”汇报材料.pdf
- “鲜花谢师恩,桃李感恩情”教师节献花活动策划书.pdf
-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pdf
- “学习英雄事迹.pdf
- “寻找春天地元素”群文阅读教学.pdf
-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种种应用.pdf
- 森林群落发育及演替.ppt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一模数学卷(含解析).pdf
- 高中历史选择题考试技术(四)考试技巧之逻辑判断 用“全面”的观点 高考历史做题方法指导.pptx
-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ppt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苏科版).pptx
- 2025届江苏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年江苏省常熟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