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神病学课件-第10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pt

精神病学课件-第10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山 东 大 学 医 学 院 精神病学教研室 王旸 内 容 定义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性功能障碍 定 义 一组在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临床方面以生理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组疾病。 第一节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呕吐 一、神经性厌食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理因素:情绪问题、人格弱点、体像障碍等。 生物学因素:去甲肾上腺素、5-HT等代谢紊乱。 社会文化因素:“以瘦为美”的思想风尚等。 (二)临床表现 特征:故意限食,低于正常仍要降体重,怕胖少食。 身体状态:营养不良,继发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过程:主动厌食和被动厌食。 个别:间歇发作性暴饮暴食。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 明显体重减轻或发育延迟或停止。 主动行为:过度运动、导泻、导吐等。 内分泌紊乱症状:闭经、兴趣丧失等。 症状至少持续三个月。 常有怕胖的超价观念。 排除相应疾病。 2.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所致体重减轻:很少有怕胖的超价观念及体像障碍。 抑郁症:没有对体重增加的过分恐惧,单纯改善体重后抑郁仍存在。 (四)治 疗 1. 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改变不良,正确指导。 行为治疗:纠正不良,系统脱敏疗法、标记奖励疗法等。 家庭治疗:调整关系,解除不良投射。 生物反馈疗法:放松调整,保持情绪稳定。 2. 药物治疗:对症用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等)。 3. 纠正营养不良:加强、补充营养,增加体重,恢复健康。 (五)病程与预后 病程:常为慢性迁延性,周期性缓解和复发,常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和消瘦。 预后:见右图。 常见并发症: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心境障碍等。 二、神经性贪食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心理社会因素(主):神经性厌食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应激事件等。 2. 生物学因素(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多巴胺能系统和内啡肽失调等。 (二)临床表现:①反复发作,暴食暴饮(高热量的甜食等),失控②不适当的代偿行为:自我导吐导泻、间歇进食等③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代酸、代碱等④可由合理减肥开始⑤常伴有情绪低落。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 有进食和求食的优势观念,短时间内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 进食后会采用一些方式以防发胖。 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数月至数年不等)。 症状至少每周2次,至少持续三个月。 排除相应疾病。 2.鉴别诊断 器质性病变所致暴食: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和CT改变。 精神分裂症继发的暴食:精神病性症状为首发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无自知力,不会主动求医。 (四)治 疗 1. 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改变不良,正确指导。 行为治疗:纠正不良,系统脱敏疗法、暴露、阳性强化、厌恶疗法等。 家庭治疗:调整关系,指导父母。 生物反馈疗法:放松调整,保持情绪稳定。 2. 药物治疗:各类抗抑郁药(改善情绪)。 3. 躯体支持治疗:针对并发症,对症处理。 (五)病程与预后:症状可缓解,但治愈率不高,常反复发作,也有久治不愈的。 三、神经性呕吐 诱因:心情不愈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等,癔症性人格等。 临床表现:自发或反复导吐,无明显体重减轻,无器质性病变。 诊断:自发或反复呕吐,体重减轻不明显,几乎每天都发生,至少持续1个月,排除相应疾病。 鉴别诊断:躯体疾病所致呕吐,癔症,神经症等 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第二节 睡眠障碍 失眠症 嗜睡症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行症 夜惊 梦魇 一、失 眠 症 (一)原因 急性应激:过度兴奋、精神紧张、时差转换等。 药物:咖啡因、茶碱、可卡因等,撤药反应等。 心理性:由过度的睡眠防御性思维造成的。 其他精神疾病:躁狂症、抑郁症等。 (二)临床表现 ①形式: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适、疲乏等。 ②恶性循环:失眠、担心、焦虑、失眠的连锁反应。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诊断:失眠,过度关注,苦恼不满,功能受损,至少每周3次,持续1月。 鉴别诊断:其他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的继发性失眠。 认知治疗:正确认识,调整情绪。 行为治疗:正确的作息时间,放松训练等。 药物治疗:镇静-催眠药物为主,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辅助使用。 二、嗜 睡 症 (一)病因:不清。 (二)临床表现:白天睡眠过多,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无明显诱因,显著痛苦感,重要功能受损(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易发生意外等),常伴情绪低落。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诊断:白天睡眠过多,无睡眠不足,无呼吸暂停,无附加症状,痛苦感或影响社会功能,几乎每天发生,至少1个月,排除相应疾病。 鉴别诊断:排除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睡眠,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的症状组成部分。 解除病因。 药物治疗:用药个性化

文档评论(0)

creep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低压电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19日上传了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低压电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