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北方战争 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1700年8月19日,俄国向瑞典宣战,历时21年。 反瑞“北方同盟”:1697-1700年,俄、奥地利、萨克森、土耳其、波兰、丹麦、土耳其。 1721年8月30日,俄瑞《尼什塔特和约》 影响:俄国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成濒海强国。瑞典衰落。 C.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俄法争夺波兰 1733年,奥古斯都二世病死。 萨克森派:支持奥古斯都之子; 列申斯基派:支持斯塔尼斯托夫·列申斯基 1738年,法奥缔结《维也纳和约》。 影响:列强控制和瓜分波兰的开始。 D.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 普鲁士等国不承认奥皇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丽萨的王位继承权引发。实则是普、奥争夺中欧主导权,英法争夺殖民地、贸易和海上霸权的斗争。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和撒丁王国; 奥地利,英国、荷兰。1747年,俄国支持。 1740年底,普鲁士侵入西里西亚。 1748年10月18日,缔结《亚琛和约》 影响:英、普加强,法、奥削弱;奥地利避免被瓜分,普奥矛盾加深,英法矛盾加深。 E.七年战争和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背景:欧洲“外交革命”:光荣革命后,英法矛盾上升;英荷特殊关系;奥法结盟(特丽萨嫁女未来的路易十六);英普结盟。 起因:因英法争霸和普奥争夺引发。 过程: 1756年5月18日,英国对法宣战 1763年2月10日,英与法、西签订了巴黎和约。 1763年2月15日,普与奥、法签订《胡贝尔茨堡和约》 评价: 法国大革命前最后一次全欧洲性的冲突,实质上是英法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 。 影响: 普鲁士占西里西亚,迈出称霸德意志的第一步;导致奥地利开始改革;英国压倒法国取得殖民优势。 俄国:借机扩张,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3.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A. 第一次瓜分波兰 1772年8月5日,俄普奥 B. 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3年1月23日,俄普 C. 第三次瓜分波兰 1795年1月3日,俄奥;普后加入。 第三讲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开端 导论: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 国际体系: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现代以来主要是趋于并最终形成各自民族特质的现代国家)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1. 以欧洲及其文化为中心的国际体系 16—19世纪,哈布斯堡帝国与法国的两极冲突(16—18世纪);法英奥俄普五强多极均势(19世纪) 2. 当代全球国际体系 现代国际体系历史上的国际权势基本格局: 在全体系霸权(普遍帝国)和权势完全分散(均势)之间互动转换。 15C—17C中叶:哈布斯堡家族——反哈布斯堡家族(法国为首); 17C中叶—18C初:法国路易十四——英荷奥结盟; 18、19C之交:拿破仑帝国——反法联盟; “现代欧洲国际体系运动的模式是均势的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新强国崛起抵制头号强国扩张,新联盟形成抗击普遍帝国图谋;随反霸战争胜利或大国国内变革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新的力图称霸者。”——兰克 现代国际政治体制呈现欧陆均势和海外霸权并存局面 1. 基于现代民族主义的欧陆均势体系 从内部很大程度的自我平衡到依赖于欧洲边缘和外部力量的介入拯救欧洲平衡,英、俄等。 导致欧洲地位相对衰落、非欧强国的兴盛和欧洲体系消失。 由此 2. 海外霸权(世界霸权)体系 殖民主义之下的世界扩张与海外霸权追逐,英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侧翼大国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向世界霸权体系争夺转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世界霸权体系争夺架构。 中世纪的国际秩序 根本特征: 1. 大量异质的政治实体间交织重叠的权力关系。(政治分裂) 2. “统一的基督教世界”观念。(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 “从外交的观点看,(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首要差异在于1400年时西方仍然将自己想成是单独一个社会。基督教世界被极严重的内部冲突弄得七零八碎,被宗教分歧、教义争端和经久不息的战争——阶级之间、族民之间、宗派之间和国王之间的战争——搞得分崩离析。但是,拉丁基督教世界仍然自认为一个整体。”——马丁利 现代国际体系的发端 1.意大利的外交实践与国际体系的新形态 1454—1494年的意大利:平衡状态——均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评数学试题.docx VIP
- 常见的班主任主题班会讲稿.ppt VIP
- 风景园林概论.pptx VIP
- 2025年宠物殡葬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docx
- 润尔泰招聘简章.pdf VIP
- 三基训练指南第2篇烧伤整形外科第1章基本理论4、烧伤与代谢.docx VIP
- 某医院房屋监理服务投标方案1648页(精品模板).doc VIP
- 《月光曲》课件(完美版).ppt VIP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1 绘画《第二单元 练就创造美的巧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docx
- 鼓励学生成为理解法规、遵守法律的少年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