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赏析解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之花》赏析 玲珑之音 ——《黄昏的和谐》赏析 那时辰到了,花儿在枝头颤震, 每一朵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 声音和香气都在晚风中飘荡; 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 每一朵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 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伤的心。 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 天空又悲又美,像大祭台一样。 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伤的心, 温柔的心,憎恶广而黑的死亡! 天空又悲又美,像大祭台一样; 太阳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 温柔的心,憎恶广而黑的死亡, 收纳着光辉往昔的一切遗痕! 太阳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 想起你就仿佛看见圣体发光! 黄昏的时刻到了,一切显得又美又宁静。看房间里的花儿,开得正旺呢,香 气在这时显得特别浓郁。这是自然而然,还是因为诗人的特别关注呢?圆舞曲响 起,忧郁的声音,使人放松又哀伤。小提琴幽幽咽咽的诉说中,望向窗外,看到黄昏 的天空,辽阔凄美。内心不禁憎恨起即将到来的黑夜,因为那像无休无止的令人恐 怖的死亡。啊,太阳,你自己制造了自己的毁灭,但你仍是我们心中的圣光!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象征主义诗作《黄昏的和谐》里面,向我们展示 了他痛苦着的幸福,一种平和中纠结着的情感。 《黄昏的和谐》是波德莱尔《恶之花》中,题为《忧郁和理想》的诗组中的 一首。在这组诗中,波德莱尔敞开了自己的胸膛,暴露出自己的灵魂,展示出一个 孤独、忧郁、贫困、重病的诗人,在沉沦中追求光明、幸福、理想、健康的痛苦 旅程。流浪于理想的天堂与现实的地狱的夹缝中,心之所想的天堂越是辉煌,目 之所及的地狱就越是丑恶,我们苦难诗人的伤痛就越深,越是不可治愈。 这是一部心灵的历史,是一场精神的搏斗,是一幅理想和现实交战的图画。 下面让我们从形式和内容的几个方面,体会苦难的诗人在夕阳里的和谐之 旅。 一、象征主义 有评论者说:“象征主义就在浪漫主义的核心之中”。波德莱尔很少直接抒 写自己的感情,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运用精心选择的语言,在丰富 而奇特的想象力的指引下,充分调动暗示联想等手段,创造出一种富于象征性的 意境,来弥合有限和无限、可见之物和不可见之物之间的距离。 我们看一下这首诗,黄昏,落日,鲜花,小提琴,一个个孤立的形象,实在却 又模糊,造成了一片安详而又朦胧的氛围。眩晕,死亡,下沉,遗痕,一系列具体 的感觉,真实却很飘忽,汇成了一股宁静而又哀伤的潜流。香炉,大祭台,圣体,一 《恶之花》赏析 连串富有宗教意味的喻譬,烘托出一种万念俱释、澄明清净的心态。诗人并没有 着墨于环境的描写,也没有着力于情绪的抒发,只是围绕着心与境谐这一主旨安 排了形象,配合了比喻,而且诸多形象全然不是为眼睛而设,只是轻柔然而执著地 敲击着人的感觉。 二、诗体 众所周知,本诗的诗体颇为独特。诗人放弃了惯用的“商籁体”而采用了稍 作变化的“马来体”。这种源于东方的诗体经由雨果的《东方集》传到法国,特别 受热衷于形式美的帕纳斯派的青睐。此诗体中每节的二、四句作为下一节的一、 三句再次出现,环环相套,形成间次递进,回旋往复之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 不仅加重了诗的意象,使情绪的表达更加浓重,而且也增强了诗的节奏,音乐感 极强,一咏三叹,缠绵悱恻。 这完美地表达了一个憎恶黑暗渴望光明的人在黄昏之际所获得的珍贵的宁 静,流露出一种忘机忘情的喜悦。 三、音乐性 《黄昏的和谐》是被誉为“满足了象征派的苛求”、“通过诗重获被音乐夺 去的财富”的一首奇诗。 音乐本身不靠文字仅凭音响就能够发出暗示、激起联想、创造幻境的特殊功 能,给人以极致的、美的享受。而这恰恰是波德莱尔的诗的音乐性可以做到的一 点。波德莱尔力图摈弃单纯的描写,脱离普通的直白的逻辑,抓住某种特殊的感 觉来组织意象,最终获得一种内在的音乐性。他的许多富于音乐性的诗,如《遨 游》、《秋歌》、《阳台》、《恋人之死》、《颂歌》、《沉思》等,都音调悦 耳,韵律和畅。 而我们这首诗,诗人采用了法国诗人一向钟情的十二音节亚历山大体。 总体而言,亚历山大体奏出的是一种铿锵硬朗、雄壮有力、振聋发聩的音响效果。 全诗在韵律上采用抱韵,且只有两个韵脚,再加上“马来体”的运用,就在音响 上造成了前呼后应,一咏三叹,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效果,使一阵又一阵的眩晕 感开始轻叩我们的神经。 四、应和的运用 应和的实质是通感的手法,它蕴涵着一种显然与通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逻辑; 它通过有几分的神秘的直观而废除自然感觉之间的界限,从而达到物我两忘、浑 然无碍的境界。 我们分析的这首诗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视觉有如天, 太阳,血,回忆;听觉有如:圆舞曲,小提琴;还有嗅觉:香炉,花香。作者在《应 和》中所提出的应和理论在此出现,不同感官彼此应和,互相融合。 读波德莱尔的诗,需要我们学会在隐晦中去沟通、交流。甚至读过百遍千 遍都会有新的体会与收获。该诗还通过“香味

文档评论(0)

周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义乌市矢科贸易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30782MA7JKMM57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