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收涩中成药 一、定义:凡以收敛固涩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一类中成药,统称为收涩中成药。 二、立法:《内经》:“散者收之”。 三、作用:收涩补益—止汗、止咳、止泻、止痢、涩精、止遗、止血、止带、补虚 何为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 与补益剂立法与主治证候有何异同? 四、适应证—正气耗散,滑脱不禁的病证 症见:自汗、盗汗、久咳、久利、遗精、 滑泄、 遗尿、崩漏、带下。 核心病机 阳气衰弱 固摄无力 气血津精滑脱散失 加重 五、组方结构 固涩药 + 补益药 固崩止带 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固脱 涩精止遗 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止遗精遗尿崩漏带下 正虚不固 程度较重 临 床 表 现 六、分类: 六、分类: 1、固表止汗—益气固表敛汗—体虚汗证 2、敛肺止咳—补肺收敛止咳—肺虚久咳 3、涩肠固脱—温阳止利—脾肾虚寒之久利 4、涩精止遗—补肾固精缩尿—肾虚遗滑证 5、固崩止带—补肝脾止血止带—脾虚之带、 冲任不固之崩漏 七、使用注意 1、原则:外邪未尽不宜早用。 2、要求:标缓之后要注重治本。 3、禁忌:实邪所致之汗、咳、遗、利、崩、带 不宜。 防止收涩敛邪 固涩剂提要 1、以收涩药配伍补益药为基本组方结构 2、根据正虚失固之标本缓急酌定治标与治本之比重 3、与补益剂立法组方同中有异 第一节 固表止汗类 固表止汗类中成药适用于体虚卫表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而外泄所致的自汗、动则尤甚,或夜卧盗汗、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舌淡、脉细无力等。 《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玉屏风口服液 处方 黄芪 炒白术 防风 益气,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 面色恍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龙牡壮骨颗粒 党参、黄芪、山麦冬、醋龟甲、炒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炒鸡内 维生素D2 葡萄糖酸钙 强筋壮骨,和胃健脾。 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 第二节 制酸止痛类 制酸止痛类中成药适用于胃酸增多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胀、纳呆、嗳气吞酸等。 乌贝散 海螵蛸 浙贝母 陈皮 制酸止痛,收敛止血。 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 胃脘疼痛,泛吐酸水, 嘈杂似饥;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安胃片 延胡索(醋制) 海螵蛸 白矾(煅) 行气活血,制酸止痛。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吞酸嗳气,脘闷不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第三节 涩肠止泻类 涩肠止泻类中成药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大便滑脱不禁等病证。 症见腹痛喜温,倦怠食少,久泻不止,肠鸣腹胀,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四神丸 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命门火哀,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生,黎明之前阳气未振,加上脾肾之阳本虚,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黎明前泄泻。 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肾阳虚,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故食谷不化。 脾肾阳虚,阴寒凝聚腹中,故有腹痛。脾主四肢,腰为肾之府,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外达四末温煦肌肤,故见腰酸肢冷,“阳气者,精则养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 脾肾阳气虚衰,下元不固,大肠滑脱,则久泻; 而泻久不愈,亦必致脾肾阳虚。 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证。 配伍意义: 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 温肾暖脾,助阳止泻(量重) 肉豆蔻:收涩止泻且助温散里寒 吴茱萸:辛热,专于温散里寒 温脾暖胃以散阴寒 五味子:酸甘温,补肾固涩止泻 生姜:温胃散寒 大枣:补脾养胃 温补脾胃,鼓舞运化 二神丸 五味子散 配伍特点:(1)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2)脾肾兼顾,温肾为主。 临床应用: 1、本方治五更泄泻,属脾肾虚寒者。 辨证要点: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本方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