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搬迁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基坑及环境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化工搬迁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基坑及环境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基坑及环境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 PAGE 1、工程项目概述 本工程为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搬迁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本工程包括新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项目位于涪陵区龙桥街道。 根据厂区场平标高,按设计标高开挖完成后,将在厂区北侧、东侧及南侧以及厂区内部形成永久环境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15m,边坡长度约220m。 根据厂区场平标高及设计建构筑物基底标高,施工过程中将开挖形成临时基坑边坡,基坑最大高度约14.0m。 边坡工程及支挡工程设计内容及设计参数表 项目名称 使用年限 结构性质 安全等级 重要性系数 挡墙类型 边坡高度 破坏 后果 环境边坡 50年 永久结构 二级 1.0 坡率法放坡+锚喷+桩板挡墙+重力式挡墙 H≤15.0m 严重 基坑边坡 2年 临时结构 二级 1.0 坡率法放坡 H≤14.0m 严重 2、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摘至地勘报告) 2.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为斜坡地形,地势总体为“V”型沟谷地形,后经人工改造局部原始地形已改变,场地西侧为长江,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现地面标高176.00m~220.00m, 地形坡角总体2°~15°,局部原挡墙段近直立,地形坡角接近90°。 2.2 地层概况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勘察区内人工填以杂填土为主,局部钻孔杂填土下部出露素填土,杂色,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砂岩、泥岩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碎块石粒径20mm~200mm,最大粒径超过500mm,骨架颗粒含量40%~60%,结构松散为主,局部稍密,填龄约1~2年,内杂填土由区内房屋拆迁所致。钻探揭露厚度0.50m~10.60m(对应钻孔编号ZK33),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砂质泥岩(J2s-Sm):紫红色、棕红色、红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局部夹有薄层砂岩或团块,中厚~厚层状。强风化带岩芯风化裂隙发育,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呈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裂隙微发育;局部较发育,岩芯破碎层块状。岩质极软~软,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少量块状、厚片状,岩芯一般节长5~30cm。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7.37MPa(标准值),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IV级。 砂岩(J2s-Ss):浅灰色、褐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中细粒结构,钙质胶结为主,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局部泥质含量较高,夹有泥质条带或泥质团块,胶结程度一般。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 块状,少量呈饼状、短柱状,质极软;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芯一般节长8~18cm,砂岩强风化层厚度1.50~2.50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局部裂隙发育~较发育,波浪断口,无填充,岩芯局部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25.80MPa(标准值),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IV级。 2.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本场地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 2.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条件、场地及周围地形地貌分析,场地地下水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中,该土层以块、碎石土为主,块石含量变化大不均匀,为主要含水层,该层属中透水层。由于拟建场地西侧紧邻长江,该场地受大气降水补给和长江水补给,当长江处于低水位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地势低洼处排泄流入长江;当长江处于高水位时,通过人工填土长江水注入场地内低洼处。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层理裂隙内,受层理发育程度控制,具有微承压性,主要接受基岩裂隙水的侧向渗流补给和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渗流方式向低洼处排泄,强风化为弱透水层,中风化砂质泥岩为微透水层,中风化砂岩为弱透水层。 根据实测钻孔水位,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场地北西侧角落,地下水位标高172.71m~172.31m。 抗浮设防水位应采用建筑物使用期间地下水的峰值水位。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是随时间变化的,不仅有年变化规律,也有长期动态规律。一般来说必须预测未来至少50年内的风险值,不能以勘察期间的水位值作为抗浮设计的依据,应综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以及类似场地经验提出。 拟建项目西侧紧邻长江(建筑红线与长江右岸水平距离约26.00 m~47.00m),该侧地势较低,勘察期间长江水位约169.30m,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