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 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包括腺癌、 鳞癌等组织学亚型,其余为小细胞肺癌。由于小细胞肺癌独 特的生物学特点,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 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 (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如果 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20世 纪70年代中期开展的我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 当时我国肺癌死亡率为5.47/10万,在癌症死因中,排在胃 癌、食管癌、肝癌和宫颈癌之后,居第5位,占全部癌死亡 的7.43%。我国第二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90 年代肺癌死亡率已居癌症死因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在21世纪开展的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则显示肺癌已居癌症 死亡原因首位。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78.7万例,其中男性52.0万例,女性26.7万例,占全部恶 性肿瘤发病的20.0%。全国肺癌发病率 (粗率)为57.3/10 1 万,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3.9/10万和39.8/10万。城市 地区的肺癌发病率为59.7/10万,农村地区为54.2/10万;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均位列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2015年中国肺癌死亡病例63.0万例,其中男性43.3万例, 女性19.7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7.0%。全国肺癌死 亡率为45.9/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 (61.5/10万)高于女 性 (29.4/10万)。 地区分布上,城市肺癌死亡率 (47.5/10万)高于农村 (43.9/10万)。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 的肺癌死亡率最高 (49.6/10万),中部次之 (47.0/10万), 西部最低 (40.0/10万)。我国肺癌死亡率在44岁以前的人 群中处于较低水平,45岁以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峰 值 (416.0/10万),其后有所下降。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 肺癌各年龄段死亡率趋势相似。 二、筛查和诊断 (一)肺癌的危险因素。 国家癌症中心于2021年发布了《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 早治指南 (2021,北京)》。其中,对中国肺癌的主要危险因 素归纳如下: 1.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香烟在点燃 过程中会形成60余种致癌物。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 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2 3.职业暴露 多种特殊职业接触可增加肺癌的发病危险,包括石棉、 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 Lenters等对1950~2009年发表的19篇关于石棉和肺 癌的Meta分析显示,每增加 100 f /ml石棉暴露,肺癌风 险增加66.0%(相对风险率:1.66,95%置信区间:1.53~1.79)。 氡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 当人吸入体内后,氡衰变产生的放射性粒子可对人的呼吸系 统造成辐射损伤,引发肺癌。含铀矿区周围氡含量高,而建 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 膏等,特别是含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欧洲、北美和中国 的三项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氡浓度每增加100Bq/m ,肺癌的3 危险分别增加8% (95% 置信区间:3%~16%)、11% (95% 置 信区间:0~8%)和13% (95% 置信区间:1%~36%)。 铍是一种碱性稀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电 子以及核工业等方面。铍和铍化合物已被美国国家毒物学办 公室列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 镍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的金属元素。金属镍及其化合物 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镍精炼和电镀。国际癌 症研究机构于1987年将镍确认为Ⅰ类致癌物。国内有学者 通过体外研究证实,镍化合物 (如氯化镍)可激活

文档评论(0)

nhk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