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完整整版版))海海洋洋科科学学导导论论总总结结 第⼀章绪论 海洋学(oceanography) :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 展和演化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相互影响的规律 的⼀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上70.8%的海⽔属地学分⽀。 海洋学的特征: 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 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 传递⽅式: 通过边界:海⾯、海底和沿岸带。不通过边界: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的引⼒。 A)海⽔特性: 混合溶液:⽔、盐分、⽓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机物。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 (1)⼴漠⽽有垠:占地球表⾯积70.8%,被陆地分隔。 (2)深⼜浅:两层含义。其⼀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最深为 11034m (陆地海拔最⾼为8848⽶),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薄层;其⼆指海洋垂直尺度与⽔平尺度 ⽐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的运动以⽔平运动为主。 (3)连通⼜阻隔:各⼤洋⽔域连成⼀体,可以充分进⾏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北半球陆地⼏乎连成⼀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洋的⽔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法流出进⼊其他⼤洋。其他⼤洋 底层⽔均来⾃于南极⼤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类⽣存环境关系密切 1)是蛋⽩质主要来源;运输和贸易的中介—航运 (密度⼤);国际冲突的焦点… 2)影响⽓候环境: ①环流--向⾼纬输送热量;②对⽓温起调节作⽤ (海⽔热容量⼤) 3)海—⽓相互作⽤: 4)海洋灾害:风暴潮、⾚潮、海冰、海⽔倒灌、海岸侵蚀、海底地震等 5)污染:排污与海洋⾃净能⼒关系。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物资源、动⼒资源 1)矿产资源 ⽯油:半数以上在海底。估计海洋⽯油储量为(1100 -2500亿吨),我国⼤约100亿吨。 锰结核:年再⽣1000万吨,可提炼锰、铁、铜、镭等。 此外,⾦刚⽯、重晶⽯、⾦、锡都在矿砂中找到。 2)化学资源 ⼤量⽆机盐:海⽔中含80多种元素。1kg海⽔含35g⽆机盐。 全球海洋中共含5亿亿吨⽆机盐,其中:黄⾦:500万吨;铀:50亿吨;镁:2100亿吨;银:4亿吨;钴:7亿吨;碘:820亿 吨;盐:1⽴⽅公⾥海⽔含27万吨。 3)⽣物资源: 海洋⽣物⼤约26万种,其中海洋动物16万、海洋植物约10万。 展近岸养殖业。我国近海15m以内滩涂2.1亿亩,可供养殖 2000万亩,8 年以来634万亩。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位。 海洋捕捞:适度与过度的影响。提取海洋药物:已达分⼦⽔平上,基因⼯程、细胞⼯程 4)动⼒资源 潮汐:潮能 电,潜⼒10亿千⽡,我国乳⼭、江夏建有潮能 电站 波能:30—50吨压⼒/m2.但空间分散,时间上间断,破坏⼒⼤。挪威ToHestallen的MOW 电站1 85年运⾏,1 88年⾃基础削 去。苏格兰Dounreng 电站于安装过程被冲毁。 海流:能量最低。温差:表底温差18度,但难度⼤。 3、军事、航运、港⼯、油⽓开 ①军事:作战、布雷、潜艇。②航运:运输量⼤,航道不需维护。 ③港⼯和油⽓开 :设计标⾼、安全性、可靠性等必须估计浪、潮、流、风暴潮等的影响。 第⼆章地球系统和海底世界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与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星,与其他⼋颗⾏星⼀同围绕太阳公转。 类地⾏星:九⼤⾏星中⽔星、⾦星、地球、⽕星,因体积⼩、密度⼤、卫星少、拥有固体表⾯⽽称为类地⾏星; 类⽬⾏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体积⼤、密度⼩、卫星多、没有固体表⾯⽽称为类⽊⾏星;地球形状:⼀般是指全 球静⽌海⾯的形状,即⼀个等位势⾯得形状。 (它是既不考虑地表海陆差异、也不考虑陆、海地势起伏的海⾯)理想地球的形 状就是⼤地⽔淮⾯得形状。 地球圈层结构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圈层,从外到内: a、⼤⽓圈 b、⽔圈—— 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存在 c、⽣物圈——渗透在另三⼤圈层内部 d、岩⽯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类圈 (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壤层 (3)按⼤⽓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义⽔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因地震波传播⽅向与速度不同由外⽽内分为同⼼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为莫霍⾯ (M⾯);地核与地幔的分界⾯为古登堡⾯ (G⾯);地幔⼜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地核⼜可 分为液质外核与固质内核。 地壳与上地幔:⼤陆性地壳平均厚度33km,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海洋性地壳平均厚度为6km,上层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