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温荷塘月色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我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重温荷塘月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清凉的夏夜,披漫天星辉信步荷塘,试图寻回诗人轻纱般的旧梦。比昔日名篇下的月色提早了一个月,月未满,荷塘浮动的梦幻的氤氲将那段已过古稀的“淡淡的忧郁”浓缩、沉淀。 诗人走过的小煤屑路已变成平滑的小石径,绕塘盘曲错落,但走在上面似乎总无法走近最浓郁的荷香。穿过葱茏的树丛间的小路,终于到了可以亲近荷塘之处,没想到却也是人最多的地方。 荷塘南边一角,是新砌的三五张圆桌和石凳。小憩的年轻人围在一起,低语畅谈,或煨一壶香茗,或斟两盅清酒,全可像诗人般尽享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了。 见不着“亭亭的舞女的裙”,因为荷叶还未出水,或许正是灵动的裙幅伏在水面做片刻的休憩。从前被荷叶遮掩的脉脉流水如今清晰可见,是荷叶少了,亦或是荷塘大了?如水的月光,凝碧的波痕,田田的荷叶,依旧如诗如画,不过是受用的人变了,也多了。 荷塘中部多了两弯拱桥,用汉白玉砌成的小桥在月光下明净而剔透。站在桥上,可将荷塘美景尽收眼底。拱桥上的行人总爱驻足观望,偎依在桥栏上的人们凝望着无边的荷塘,是“观风景”,亦是“风景”。两位老者迈着和谐的步子静静走着,不知是第几次观荷,但步履的距离与两人间距却久久未变。 东面的树林中有一片空地,三五个女生正在操练长拳,刚柔相间的姿态颇有几分巾帼风范。业余话剧小组也正在这里排练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道具简单,但学子们声情并貌的演出令掌声不绝。 荷塘北面,高高的闪烁着流光溢彩的古老牌坊,传来悠扬的和欢乐的舞曲,闻声前去,原来是老年集体舞会。缤纷的彩灯中,斑驳的树影里弥漫着久违的动感与激情。观众多是年轻的学子,他们时而欢呼时而鼓掌,舞者更加带劲了,静谧的荷塘边顿然掀起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舞场四周有很多休闲之处,昏黄的灯光营造了温馨恬淡的氛围,方桌的圆凳上是小憩的人们,独有的天然雅致让任何一家清吧无法与之媲美。 游兴正浓,友人却急于离去,在柳条的轻舞中向归去的小路漫步,无边的荷香在心头蔓延。抬头之时,已到食堂,但里面全是正在埋头攻读的清华学子,食堂亦成教室,餐桌亦成课桌!惊讶之余,不得不感叹:真是一个荷香与书香并美的圣地! 荷塘月色1 荷塘月色 朱自清【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散文《荷塘月色》。 二、了解(知人)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