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演示文稿.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演示文稿 *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优选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项目七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中药的质变现象及影响因素 1 *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1、中药的定义: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和祖国医学一样,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产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的分类及含义 2、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药物,习称“药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将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后的加工品称为饮片。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二、中药常见的质变现象 1、虫蛀:是指中药被害虫啮蚀的现象,是中药储存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质变现象之一。在害虫不同时期对中药的危害中,以幼虫时期对中药的破坏最为严重。虫蛀的药材成分往往损失,药材损耗加大,药效降低,同时害虫的排泄物或蜕皮残留在药材内,污染药材引起发酵,进一步产生变色或变味,影响用药安全和疗效。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药材(如北沙参、木瓜、枸杞子、党参等)最易虫蛀,在库储存中必须加强养护。 2、霉变:又称生霉,是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造成霉菌的滋生和繁殖,在药物表面或内部布满菌丝现象。中药生霉后,霉菌进行的营养代谢活动分解药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会使有效成分降低,以致不能药用。如麦冬、牛膝、陈皮、五味子等。 3、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因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出现油状物质的现象。泛油的原因除与中药自身的成分有关外,还与储存温度过高或储存时间过久有关。如柏子仁、桃仁、麦冬、蛤蚧等。 4、变色:是指中药自身的固有色泽发生了变化,或失去原来色泽,或变为其他颜色。引起中药变色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所含成分、日光与空气、加工与养护方法等。易变色的中药有黄芪、天花粉、白芷、红花、菊花等。 *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5、气味散失:是指一些含有易挥发成分的中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储存不当而造成固有气味变淡薄或散失的现象。中药在发生霉变、变色、泛油等质变现象后,均能使其气味散失。如细辛、白芷、薄荷、肉桂等。 6、风化: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中药,与干燥空气接触,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如芒硝、胆矾、白矾等。 7、潮解:是指某些结晶体的中药或某些含盐类成分的固体药物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药材接触空气面积越大,吸湿的速度也越快,就越容易被潮解。如芒硝、胆矾、咸秋石等。 8、黏连:指某些熔点较低的中药,受潮、受热后容易黏结成块的现象。此类中药的软化点或熔点都比较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会被软化失去原有的外观形态;受热到一定温度时,便会产生黏连。如阿胶、芦荟、乳香等。 9、腐烂:是指某些鲜活的中药,在温度、空气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热,使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导致药物酸败、腐臭的现象。如鲜地黄、鲜生姜、鲜石斛等。 10、升华: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中药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现象。如冰片、薄荷脑等。密封不严、温度较高、相对湿度太低均可出现升华现象。 * 二、中药常见的质变现象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一)内在因素: 1、中药的化学成分: (1)生物碱类: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因干燥的方法不适宜,含量可能下降。同时,此类中药常因久与空气、日光接触,会部分氧化、分解而变质。应避光保存。 (2)苷类: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在不同的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类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使有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含有苷类的中药采收后应在适当的温度下迅速干燥,储存时应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 (3)鞣质类:鞣质易氧化和聚合,露置在空气及日光中,会渐渐变成棕黑色。含有鞣质成分的新鲜皮类中药,会因与空气接触,且在酶的影响下,氧化为红棕色或更深颜色。因此,应减少与氧接触,并破坏或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4)油脂类:光线、温度、水分以及油脂中的杂质等因素均能加速油脂的酸败。含有大量油脂的中药,应密封、干燥、避光、阴凉储存。 (5)挥发油:温度过高可使挥发油散失或泛油,含挥发油的中药应密闭、干燥、避光、阴凉储存,并避免吸潮挤压。 (6)植物色素:植物色素易受空气、日光等影响而遭到破坏,受潮后易发霉变色。因此含有植物色素的中药干燥时应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储存时防止氧化及日光照射,以保持其固有的色泽。 2、中药的含水量:

文档评论(0)

hejiaman2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