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课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一课时 课 标 解 读 1.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据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2.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第三条中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采用讨论法和探究法完成教学任务。 教 材 分 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三课《辛弃疾词二首》 中的一首词,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像,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学 情 分 析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量的古典诗词,但大部分学生对诗歌鉴赏仍有一定的恐惧感,对诗词鉴赏的方法掌握不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从意境入手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及用典的艺术手法,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 知识 与 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3)鉴赏学习诗中用典的方法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 方法 (1)本诗教学按“设疑激趣 走近文本 --品味意象 领略意境 --合作探究 鉴赏写法--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在诵读中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中意象及典故的分析,体会诗人壮志难酬沉郁悲愤的心境。 2、学习诗人移情入景及用典的艺术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巧用典故达情及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诵读法、联想与想像、合作探究、拓展迁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力培养 设疑激趣导入 中国诗歌史上有一位词人他生不逢时。他的文韬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他常常将满腔的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长歌。他就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看PPT,思考 联想回顾 调动知识储备 联想回顾 复习旧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背诵 调动知识储备 感受诗人豪放的词风 听名家 范读 播放PPT录音 感受 培养学生感受能力 指名朗读 指名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诵读的节奏) 听读,品味 自由诵读 疏通课文 诵读 查工具书 培养自学能力 围绕内容解读词意 1、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词的下片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探究 艺术 手法 1、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抓住意象梳理引导: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献愁供恨) 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4、辛词长于用典。这首词的下片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 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思维的品质 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举例详解用典写法 播放PPT,引领学生读、品、析 朗读品味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理解情感鉴赏抒情方法 1、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2、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借景抒情 动作描写 用典达情) 思考、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反思所得及不足 吟诵不足。授课之前听名家朗诵和学生自读是不错的,但在对这首诗歌进行解读过程中没有朗读吟诵的过程,导致了吟诵不足。 上课之前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引导不足,不是很到位。 概括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