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文学文化常识2 常见文化常识4.docxVIP

专题10 文学文化常识2 常见文化常识4.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常见文化常识 (一)教材常见别称、代称 1.菡萏:荷花的别称,在《荷叶·母亲》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2.鸿雁:书信。如《次北固山下》中的“归雁洛阳边”。 3.星汉、星河:银河。如《观沧海》中的“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4.杨花:柳絮。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 5.匹夫:平民百姓。如《论语》中的“匹夫不可夺志也”。 6.征人、征夫: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一夜征人尽望乡”。 7.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如《木兰诗》中“当户理红妆”。 8.烽火、烽烟: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泛指战事。如《春望》中“烽火连三月”。 9.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如《木兰诗》中“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如《陋室铭》中的“往来无白丁”。 11.鸿儒:博学的人。如《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 12.金经:佛经。如《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岱宗:泰山。如《望岳》中的“岱宗夫如何”。 14.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如《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 15.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如《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 16.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如《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 17.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被风吹散。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 18.暖树:向阳的树。如《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 19.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如《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黄发:老人,旧说是长寿的特征。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 21.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 22.丝竹:代指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 23.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 24.庙堂:朝廷。如《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5.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泛指月亮。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千里共婵娟”。 26.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如《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 27.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又称孔庙为文宣王庙。 2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如李商隐的《无题》中“青鸟殷勤为探看”。 29.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也可借指女子。如《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30.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 31.兜鍪(móu):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借指士兵。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 32.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如《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 33.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如《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 34.南冠:俘虏的代称。如《别云间》中的“今日又南冠”。 35.社稷:代指国家。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二)常见称谓称呼 1.人名称谓 姓名最初由“姓+氏+名”构成,其中“姓定血统,氏别地位”。后逐渐演变为“姓+名”。此外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还有字、号等,有“称己用名,称人以字”的说法。 (1)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有意义相关性。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杜牧字牧之,辛弃疾字幼安,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 (2)号:常见有以下几种: ①别号:即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居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表明鄙视功名利禄的志趣。也有人以号明志,如:周敦颐号濂溪先生,诸葛亮号卧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 ②尊号:即死后门人、后人对其的称呼。如: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 ③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发的荣称。如: 欧阳修谥号“文忠”,范仲淹谥号“文正”,岳飞谥号“武穆”。 (3)古人其他称呼方式: ①称籍贯:以出生地命名。 如《马说》的作者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②称官名:以官名来命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称姓杜的朋友为“杜少府”。 ③称官地:以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闻王昌龄左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