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的现状与发展问题1212.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的微公益组织起步较晚,从本文选取的典型微公益组织来看,微公益的组织者整体素质 较高,微公益组织运行效率,行动力较强,执行效果具体,影响力较大,整体规模和涵盖范围有所不足,参与平台还局限于微博博客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公益组织者整体素质较高。从我国比较典型的微公益组织可以发现,虽然目前微公益发起者主要靠个人信誉品牌,这些人具有较强的人脉和能力,对微公益新型这种新型模式也具有较深刻的理解,呈高学历、年轻化趋势; 微公益组织的效率较高,行动力强。从目前的微公益组织来看,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得到了广大公众的强烈支持,微公益能够迅速传播信息,及时发布有效信息,运作成本低下,社会影响力较大。 整体规模与涵盖范围不足。2011 年被称为“微公益元年”,也产生了很多比较轰动的微公益事件,比如“免费午餐”“小题大做”“微博第一拍”“解救乞讨儿童”等,但作为13 多亿人口的中国,整体数量不高;另外,我们的服务范围比较局限,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偏远地区和贫穷落后地区的扶贫助学,还是习惯于用钱物的帮助,其他形式的公益还比较少,关注领域有待扩展。 参与平台比较为狭窄,国外的微公益组织站内外博客,微博,BBS,SNS 的使用率都非常高, 而我国相对很低,导致我们的参与平台受到限制,参与平台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给不同网络偏好的人提供参与的机会。 我国微公益作为新型的公益模式,发挥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目前微公益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没有响应的法律保证,没有相应的制度作支撑,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没有相应的规范作为指导,目前微公益的公信力不够,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内部运作规范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微公益发展缺乏法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微公益组织发展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其合法性存在争议,到底有没有募捐资格,我国慈善法迟迟不能出台,微公益进一度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监督不到位,我国微公益的发展,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网络信息的真伪不能得到很好的验 证,由此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其次,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来 引导微公益的发展,对微公益内部运作与监督是一片空白,不利于微公益持续健康的发展。 内部运行不规范,公信力不足。微公益作为一个新事物,丰富了公益事业的形式,彰显了社会互助的坚强力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众的对微公益信任度不高,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很少有人积极捐款,尤其是一些不法份子趁虚而入,极大地影响了微公益的信誉。微公益组织运作机制不规范。目前微公益组织没有良好的运作机制,没有健全的透明公开的制度支撑,还处于探索阶段,限制了微公益的发展壮大,品牌影响力不足。 专业人员缺乏,后续发展受到影响。分析典型的 25 个微公益组织可以看出,有部分微公益组织属于临时性的,完成了一件事情就解散,不利于我国微公益的长远发展,主要原因是我 国微公益组织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不能建立有效地运行机制,微公益组织长期发展的生命力脆弱,持续性受到挑战。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