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史》课件巴洛克.pptVIP

《外国音乐史》课件巴洛克.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利(Lully,1632-1687) 吕利(Lully,1632-1687)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4岁时来到巴黎,他一生都在法国宫廷里服务。当时宫廷里非常流行芭蕾舞,吕利多才多艺,会作曲,会演奏吉他和小提琴,还是一个优秀的舞蹈家,很得国王的恩宠。 吕利创作出一种他自己称之为“抒情悲剧”的法国歌剧形式。歌剧大多取自历史和神话题材,包括一个序幕和五幕戏,剧中穿插着有宫廷时尚的爱情情节、高雅的骑士风度,并大量使用华丽的芭蕾舞和舞台装饰,很适合宫廷欣赏趣味。 在音乐上,吕利不注重咏叹调的炫技,他却非常重视宣叙调,创作出能突出法语诗文的宣叙调,极力发挥法语的音色变化和抑扬顿挫的特点。 吕利的歌剧中感情的表达往往十分薄弱,甚至是在很动人的时刻,他写的旋律也常常仅仅是优雅、对称、高贵。 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法国序曲包括一个庄严缓慢的慢板段落和一个模仿复调织体的快速段落,以开头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形成慢——快——慢的结构。序曲充满了庄严、尊贵的气氛,很能体现法国宫廷的风格。 听赏:吕利的歌剧《阿尔米德》序曲 返 回 2、英国歌剧 在英国,歌剧受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双重影响。 英国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普塞尔(Purcell,1659-1695)。他的歌剧代表作是《迪多和伊尼》,这部歌剧体现出浦赛尔的歌剧创作才能。 该剧选自神话题材,取材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篇,叙述特罗伊王子迪多乘船遇难了,漂流到了迦太基,与迦太基的公主伊尼相爱了,女巫假造了神令,令王子回国,迪多不得不启程,公主伊尼心碎自杀。 这部歌剧明显受到法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如一开始使用了法国序曲,迪多的两首咏叹调都按照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方式写成。尽管如此,这部歌剧仍具有英国的民间音乐风格,音乐的旋律性和抒情性都基于本国的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显露出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如一些歌舞中使用了英国人熟悉的音乐语汇,旋律、节奏依照语言的音调韵律,注重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等。 听赏: 普塞尔歌剧《迪多与伊尼》中 迪多的哀歌《当我长眠地下》 3、德国歌剧 巴罗克时期的德奥歌剧一直受到意大利歌剧的强烈影响,意大利歌剧主宰了整个德国舞台。特别是在德国南部,大批的意大利作曲家活跃于德国的各大城市和宫廷。这些宫廷几乎只上演意大利歌剧,人们习惯于把意大利文和译成德文的唱词都印在节目单上。 德国北部则不一样,1678年在汉堡仿照威尼斯的样板建造了一座公众歌剧院,除了上演意大利的歌剧,还上演一些德国作曲家创作的歌剧。 对于意大利的歌剧,德国的习惯做法是,只将宣叙调翻译成德文,咏叹调仍用意大利文演唱,不用阉人歌手。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歌剧的题材范围扩大了,包括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喜剧性内容等等。德国作曲家在创作本国歌剧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使宣叙调适应德语的语调,保留意大利式的咏叹调。 德国第一部歌剧《达夫尼》(1627年),由许茨创作。 返 回 第二节、其它大型声乐体裁 ????(一)清唱剧(oratorio): 清唱剧又叫神剧,诞生于意大利,17世纪中叶成为一种类似于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同歌剧一样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合唱、乐队组成,其中合唱占重要地位,内容是宗教题材,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舞台表演、服装道具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台下台,是一种真正清唱的音乐戏剧。 清唱剧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时,从罗马流传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其它城市,以及德国、英国等,开始有了世俗化的倾向,可以在公众剧院上演。 到了巴罗克中期(1650年前后),创作清唱剧的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意大利作曲家卡里西米,他的清唱剧多以圣经为题材,用拉丁文演唱,声乐部分大都用通奏低音伴奏。 到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清唱剧已越来越接近歌剧的音乐风格,采用了大型的乐队、各种感情类型的咏叹调,合唱的地位大大削弱,有时甚至不用合唱。 在巴罗克晚期,清唱剧这种体裁在亨德尔的创作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康塔塔(Cantata) : 康塔塔与歌剧一样,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组成,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这些方面和清唱剧相似,只是康塔塔可以使用宗教题材,也可以适用世俗题材。 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作曲家创作的室内康塔塔多采用两组宣叙调与咏叹调相结合的形式,即“宣叙调-咏叹调-宣叙调-咏叹调”,织体大多是独唱,以通奏低音伴奏。 德国的康塔塔也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海无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