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简介 1、压力管道现状和特点 压力管道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它与锅炉和压力容器具有不同的特点: (1)种类多、数量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应用管理环节多 据2009.5月统计,国在用压力管道63.32万公里:其中长输管道6.69万公里、工业管道19.45万公里、公用管道7.18万公里、集输管道30万公里;安装许可单位3398家。 第三十页,共五十页。 (2)长细比大、跨越空间大、边界条件复杂; (3)安装现场工作量大; (4)材料、零部件选配、选用复杂; (5)管件及其元件生产制造繁琐。 2、压力管道安全质量监控的范围 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检验。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页。 3、规程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工艺装置、辅助装置以及界区内公用工程所属的工业管道: (1)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下同)的; (2)公称直径(注1)大于25mm的; (3)输送介质为气体、蒸汽、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以及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的。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工业管道应是指:在工业建设中为工业设备服务的工艺管道、动力所需介质的输送管道、某些固态粉状材料的输送管道及渣料排放管道和所属的热力燃气类公用性管道统称为工业管道。 介 质(流体): 气体; 蒸汽; 液化气体; 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液化气体系指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呈液体状态的气体。 ★可燃、易爆介质系指按GB50160和GB50016定义的甲、乙类以及工作温度高于闪点的流体的总称。可燃介质是在生产操作条件下可以点燃和连续燃烧的气体或可以气化的液体。(GB 50235)甲、乙类可燃气体也称为易燃气体。其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体积)分别规定为:甲类可燃气体:<10%;乙类可燃气体:≥10%。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 ★有毒介质系指按GB5044定义的极度、高度和中度危害介质的总称。 ★按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根据毒物的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允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个等级。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近年来特种设备法规修改情况及 主要法规简介 第一页,共五十页。 一、特种设备的发展特点 (一)压力容器 1、容器大型化,主要体现:大规格、高参数,材料高强度、贵金属。目前世界最大的压力容器单台重量达2100吨,最高工作压力达42.0MPa氢气储罐,非金属压力容器,贵金属(锆、铊、钽等材料)在容器。 2、应变强化技术在压力容器领域的应用。 3、化工生产领域装置长周期运行 对不停车在线检验技术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第二页,共五十页。 ●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应用。《关于开展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试点应用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2006〕198号)。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内的14个企业试点。 ● 大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在线不停车及不 拆保温层监测和导波检测技术的应用。 ● 承压装置安全联锁控制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 技术应用。 第三页,共五十页。 4、节能技术 我国在用压力容器共160.9万台,其中换热压力容器56万台,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四大行业在用换热压力容器就达20万台左右,年回收热量(主要是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约5.7亿吨。目前我国在用换热压力容器的换热效率一般仅在60%~70%,而高效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达80~85%(此类高效设备在我国仅占5%左右)。将上述四个行业中的50%换热压力容器逐步更新为高效换热容器,则每年可多回收热量折合标准煤约3000万吨以上。 第四页,共五十页。 (二)锅炉 目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与600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2000t/h超临界压力的大型电厂锅炉已相当普遍。此外,随锅炉参数、容量的提高,在工质的循环方式上,除自然循环锅炉外,又发展了强制循环锅炉;在燃烧方式上,为适应劣质煤的燃烧,降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污染,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燃烧技术上,为适应劣质煤燃烧,减轻污染,相继研制开发了低氮氧化物燃烧器、旋流燃烧器等。 第五页,共五十页。 80年代中期,我国先后引进并制造了与300MW、600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1025t/h、2008t/h的亚临界压力的锅炉。 90年代以后,又在消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