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docx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曾先后于2008年和2012年制订了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诊疗指南。我国第一部《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发表于2008年,此后2021年进行了修订更新,由于这2部指南均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相应学组制定,在神经系统病变方面描述较详细,而肝病部分相对较少。 近年来,随着WD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为帮助肝病相关临床医师在WD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召集肝病、消化、儿科、感染、病理、影像和临床研究方法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共同编写了《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版指南共有十二部分、15条推荐意见。该指南的一些特点为:介绍了WD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肝病相关表现;在铜代谢及基因相关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监测等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介绍了特殊人群的管理。上诉特点可归纳为十个亮点,简介如下: 一、流行病学显示 中国人群WD并不少见 指南概括了不同国家地区WD最新流行病学特点,尤其介绍了我国WD的流行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于该病的患病率有一整体认识、提高诊断警惕性。作为罕见病中的常见病,WD可在任何年龄发病,5~35岁多发,而发病年龄10岁的患者多以肝病症状首发。尽管我国尚缺乏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内学者曾在安徽省3个县连续进行2次调查,共调查153 370人,发现WD患者9例,推测患病率为0.587/10 000,考虑到一些无症状患者没有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异常,推测中国人群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二、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 铜排泄障碍、铜过量沉积 是WD关键发病机制 W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TP7B基因编码铜转运P型ATP酶,参与铜的跨膜转运,ATP7B蛋白一方面转运铜至铜蓝蛋白前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功能性的全铜蓝蛋白入血;另一方面转运铜至胆汁以便排泄WD的关键发病机制。通过介绍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医师理解和认识WD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 三、详细描述了 WD在肝脏方面的临床表现 WD肝脏方面的临床表现可包括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多种形式。重点描述了容易忽略的无症状患者及危重的ALF。无症状患者,是指常规体检发现转氨酶增高、肝脾肿大或脂肪肝,或意外发现角膜Kayser-Fleischer环(简称K-F环)阳性,但无临床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也见于WD先证者的一级亲属行ATP7B基因筛查时确诊。特别强调了儿童或青少年WD患者的最早期表现常为轻到中度脂肪肝,约有3%~40%患者可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 由于ALF病情重、进展快,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本指南具体描述了ALF患者的特点:如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对维生素K治疗无效的凝血障碍;迅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血液尿酸正常或降低)。同时强调了ALF时可能不伴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此时即使莱比锡(Leipzig)评分系统4分,也不能排除WD,可进一步完善ATP7B基因突变等检测。 四、重视并强调 联合检测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 血清铜等铜代谢指标 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血清铜检测是诊断WD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单一指标常缺乏特异性。指南详细介绍了铜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例如血清铜蓝蛋白在新生儿时期很低,出生后逐渐增高,1岁可达成人水平,故对于年龄>1岁患者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对于WD方有诊断价值。临床实践中,若血清铜蓝蛋白<100 mg/L强烈支持WD的诊断;100~200 mg/L可见于WD患者和部分ATP7B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也指出,约1/3的WD患者无铜蓝蛋白降低。 24 h尿铜排泄量间接反映了血清游离铜水平,有助于WD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成人24 h尿铜排泄量>100 μg对诊断WD有重要价值,儿童24 h尿铜排泄量>40 μg是最佳的诊断界值。对于经24 h尿铜检测仍不能确诊的儿童,如果基础24 h尿铜排泄量100 μg,可进行D-青霉胺激发试验。 关于血清铜的检测,本指南强调了非铜蓝蛋白结合铜(游离铜)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浓度(游离铜)(μg/L)=[血清铜(μg/L)-铜蓝蛋白(mg/L)×3.15]。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室常用的免疫比浊法,其测出的血清铜蓝蛋白实际还包括了铜蓝蛋白前体,由此计算出的游离铜准确性降低,现更多用于WD疗效监测而非诊断。慢性胆汁淤积症和铜中毒等疾病也可以出现血清游离铜浓度升高,要注意鉴别。 五、推荐ATP7B基因突变检测 可作为WD疑似患者的确诊方法 本指南WD诊断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宜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