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源:保育员只是个换尿裤子的阿姨吗?.docxVIP

拓展资源:保育员只是个换尿裤子的阿姨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育员只是个换尿裤子的阿姨吗?| 日观察 01 /你没看到的教育智慧 花花草草幼儿园的实习老师曾分享过一个观察笔记:她们班里有个勤劳细心的保育员王老师,在照顾好每个孩子之余,还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喜好牢记于心。班里的“小神奇”总是希望在吃饭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大勺子,王老师每次都会特地分给“小神奇”一个大勺子,尽可能满足他小小的愿望。 有一次午餐时,“小神奇”有些不愿意吃饭,王老师便鼓励他说:“小神奇,你拿着我们班最大最大的大勺子,还不加油吃吗?”听了王老师的话,“小神奇”有些自豪地瞧了瞧自己的大勺子,立刻拿起勺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很快便把剩下的饭吃光了。 “如果说之前给小神奇留一把大勺子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那么这次王老师鼓励小神奇吃饭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幼苗破土而出的声音。”实习老师写下感想。王老师懂得满足孩子小小的特别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关注和尊重,并顺应孩子的思维给予温柔的嘱咐,这何尝不是保育老师的一种朴素的教育智慧呢? 遗憾的是,因为受制于“保育员只是带孩子的阿姨”这样的传统观念,我们常常轻视了保育工作的教育功能,所以觉察不到这样的“哇”时刻! 02 /保育老师的现实困境 幼儿从环境中吸收信息,环境中所有的人都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负责照顾孩子生活的保育老师,她们如影随形地陪伴孩子,是孩子模仿学习的“重要成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养成。 但在现实中,保育员角色定位较为低下。这一岗位常被看作是下岗职工的安置点、家庭妇女的就职地、落聘老师的避难所、职业幼师的过渡桥。保育员们被认为只是做卫生的清洁工,专门从事“放下扫把,拿起拖把”的简单工作,被人们不自觉地称呼为“阿姨”,甚至她们自己也默认了这样的角色预设。 可是,作为幼儿的照料者、班级老师的搭档,难道保育员只需要“阿姨”级别的专业水平吗?难道她们不能够承担一些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吗? “保育”的内涵绝不仅仅是保健、保护的“保”,还包括教育、培育的“育”。很多人忽略了保育员在幼儿自尊心、胜任感、人际交往等社会情感领域发展的教育作用。她们不应该只是换尿裤子的“阿姨”,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03 /保育老师的四种重要角色 如果保育老师没有获得身为教育者的角色认同,会很容易忽视自身言行和教养态度对幼儿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成为大声呵斥孩子、“唱黑脸”的秩序管控者,或是埋头苦干、一手包办的“保姆”。 作为如此重要的教育者,保育老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适合的角色呢? 1. 她是班级里给予孩子温暖和安全感的人 “保育老师不在班里,就像妈妈不在家一样!”,相信很多老师都在保育老师请假期间有过如此感叹。保育老师多是由有过养育经历的妈妈担任,她们热心细致,也更能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并将这份暖意散发给孩子们。 特别是对于托小班的幼儿,保育老师对他们生理需求和情感呼唤的及时回应,能让二者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能帮助脆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更愿意与人交往、向外界探索,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保育老师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想要一把大勺子、想打一个电话、想听一个睡前故事的小小愿望,这些细小的举动都是为孩子孕育温暖与安全感的种子。 2. 她是愿意尊重、倾听、观察孩子的好老师 保育老师是琐碎生活的最佳观察者,一个愿意尊重、倾听、观察幼儿的保育老师可以在点滴日常中发现他们当下的需要和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发掘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 如果保育老师愿意打开耳朵、睁开眼睛,倾听孩子的需要、观察孩子的表现,那么一把毫不起眼的饭勺也能化作“小神奇”手中的那把有“嗷呜”魔力的大勺子。 在进餐这样的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懂得倾听和观察的保育老师如果能够进行积极的随机指导,会比教师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更加及时有效。 3. 她是孩子自主生活的引导者 在“生活即教育”的共识之下,给予三岁以上幼儿无微不至的“过度保育”会阻碍幼儿自主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习得。具有引导意识的保育老师可以在长期的观察和互动之后,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时机“放手”,培养他们自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自信。 例如,日本的藤幼儿园就很注重幼儿的自主保育。每天孩子们都会自己擦桌子准备就餐:洗毛巾、拧毛巾、擦桌子,值日生轮流分发饭菜、倒茶水。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环境的能力,就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中得到滋长。 在藤幼儿园,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孩子们都会非常享受并努力去完成,也很高兴自己能被分配到任务。加藤园长也发现,孩子们开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会做得磕磕绊绊,但是在反反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会变得游刃有余。“就像叠围裙的值日生,最终叠围裙的熟练程度就像折纸一样”,孩子的潜力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小孩子太慢了!”“

文档评论(0)

Zu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文档,资源共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