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贺兰山马麝春季生境选择情况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析贺兰山马麝春季生境选择情况 1
公式1 4
文2:浅析春季双孢菇栽培技术 7
1 培养料配方 7
2 培养料发酵 7
3 播种 8
4 出菇管理 8
5 采收 9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浅析贺兰山马麝春季生境选择情况
文1:浅析贺兰山马麝春季生境选择情况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又名香獐子,高山麝,马獐[1],属偶蹄目(Aritiodactyla),反刍亚目(Ruminantia),麝科(Moschidae)。雌雄均不具角,雄麝上犬齿特别发达,呈獠牙状。马麝臀高大于肩高,多以跳跃为主要运动方式[2]。马麝为西北、西南高地型物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内蒙、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马麝栖息于1 700—4 500 m的针叶林、杜鹃林、林线上缘的稀疏灌丛、草甸、裸露的山地和草地间,最高可达海拔5 000 m左右活动。马麝性情胆怯、孤独,除发情交配期外,多独栖,行动敏捷,善于奔跑。马麝一般1年繁殖1次,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开始发情,5—6月产仔,每胎1—2只[3]
雄性马麝具有麝香,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和香料,导致马麝被偷猎者不断地杀害。1983,马麝在贺兰山约有1 540—1 770只,自1985年以来,贺兰山的马麝遭到严重的偷猎盗猎[4,5],目前马麝在贺兰山已濒临灭绝。马麝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物种[6]。马麝在贺兰山种群数量的减少不仅仅受到偷猎盗猎的影响,同时受到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境破碎化的影响。开展动物生境选择的研究,是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的基础[7]。生境选择是野生动物对其生境的综合行为适应,决定动物生境选择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动物本身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外,还包括生境的结构特性、食物的可得性、隐蔽性和空间利用的有效性、捕食及竞争等因素[8]。对濒危野生动物贺兰山马麝的生境选择研究及物种保护迫在眉睫。
1、研究地概况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处,以分水岭为界,东麓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麓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贺兰山由东北向西南,绵延近250 km,东西宽20—40km,地理坐标为38°21′—39°22′N,105°49′—106°42′E,海拔高度一般为2 000—3 000 m,最高峰敖包疙瘩位于西麓贺兰山,海拔为3 m[9]。保护区总面积为2 km2,其中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km2,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m2[10,11]。贺兰山处在典型大陆性气候区域范围内,具有山地气候特征,气候变化大。秋季气候变化比较明显,雨量增多,早霜来临后很快进入冬季,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420 mm,全年无霜期仅为124 d。
贺兰山是我国6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自然条件和植物区系的组成复杂多样,具有野生维管植物共87科357属788种2亚种,28个变种[12];具有陆生脊椎动物218种,分属于5纲24目56科140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麝、野牦牛(Bos grunnie)等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岩羊(Pseudois nayaur)、马鹿(Cervus elaphus)等32种[13]
2、研究方法
数据采集
2014—2016年春季根据预调查马麝在贺兰山出现的情况,结合2013年全年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马麝出现位置,在贺兰山马麝活动比较频繁的哈拉乌头道沟、哈拉乌三道沟火烧坡沟、边渠子沟、大关沟、青树湾火烧坡沟、大青树湾沟、小青树湾沟、冰沟头道沟、冰沟二道沟、冰沟下八段、雪岭子头道沟、雪岭子二道沟共12条沟段对马麝生境进行调查。马麝在贺兰山地区的种群密度相对较低,即使在其分布较为集中的沟段中也几乎观察不到实体活动,因此在样线调查中,发现马麝新鲜痕迹如新鲜粪便、足记、卧迹、采食痕迹时进行采样记录样方,作为利用样方;没有新鲜痕迹的样方作为对照样方处理。经过2年的调查,共测定马麝春季利用样方164个,对照样方77个。具体测定方法为:首先使用全球定位仪(GPS)对地点定位,然后以活动痕迹为中心设置一个10 m×10 m样方,2个样方之间的间距不低于500 m,在该样方中心及4个角各设置一个1 m×1 m样方,记录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乔木密度、乔木高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