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7.《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绝句》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鸣、上”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绝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一下? 2.我会对 天--- 日--- 花--- 前---- 老师---- 爷爷----- 熟悉---- (让学生们对词语,为下面学习古诗《绝句》做铺垫) 3.我会读(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生字要带上拼音) 点名让学生读,小老师领读。 利用图片讲解白鹭、黄鹂是什么? 4.脱掉拼音读 开火车读 5.利用出示的词语让学生对词语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 ↓ ↓ ↓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二、学习古诗《绝句》 1.连词成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看图理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着重讲“鸣、上” 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4.引出题目《绝句》 5.介绍作者---杜甫 6.出示整首诗。 7.出示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学生再来对词语。 8. 看图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9.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古诗《绝句》 三、深化主题 1.找出古诗中表示数量的词语。 2.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找出古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3.整体理解诗意,并深化主题。 四、古诗新唱 1.学唱古诗《绝句》 2.背诵古诗《绝句》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占格,交流识记方法。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 4.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5.再补写生字。 六、拓展 出示杜甫的另外一首《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七、作业:搜集杜甫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动态 春天 静态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7.《古诗两首》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大量读书的习惯。但是,由于教学的随意性,没有整体的规划,不善于思考总结,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识字。虽然注重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效率低,再加上平时没有及时带领学生回头复习,导致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耗时多,仍然有少数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   2、写字。一学期以来没有上过一堂成功的写字指导课,应试教学思想的作用,忽略了写字课的指导。虽然每次作业都强调孩子的书写,也能对每次优秀作业进行及时表扬,但是孩子是在硬性规定下被迫认真书写,写字水平整体难以有很大的提高。   3、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更不能及时给予帮助。    4、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