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pdfVIP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短文两篇》教材说明 陋室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那 个地方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 为它作铭,要紧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因此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那么夹叙 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 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 指山“有仙那么名”、水“有龙那么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 水既如此,那么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那么不陋矣。如此立论,颇 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 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更洞假设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 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 上句的意思差不多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如此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 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特别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大概欠妥。 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 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事实上,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确实是“铭”;能把“铭” 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差不多特点能够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 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柔,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因 此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妨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 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 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能够从 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2、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 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 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 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方法,独 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 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 绿生活的鄙弃,确实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爱莲说 【一】整体把握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 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作者 周敦颐是北宋闻名的哲学家,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 “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章法极为严密。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 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预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 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确实是入题了。循此 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 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那么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档评论(0)

189****17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