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课 题 壶口瀑布 课 型 讲读课 教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重) 2. 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难)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图片导入,身临其境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明确:名字看课文题目一目了然,地点在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有,很容易找到。流经晋陕边境时,黄河从舒缓宽阔约400多米的河床陡然收缩跌落至宽40余米的深槽,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过渡: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值得积累的字词,思考:能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①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②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过渡:作者曾经到壶口瀑布几次?(两次)那么,这两次的探访到底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初访壶口,感受气势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圈划相应的字词句,来点评一下雨季的壶口瀑布吗? 明确:雨季(气势磅礴、最危险) 有人告诫——侧面描写 听觉之威:隐隐如雷(比喻)、震耳欲聋 视觉之势:雾气弥漫,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比喻)、“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浪沫横溢……冲进去,冲进去” 感觉之险:“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将我们吞没” 周围之景:水浸沟岸、雾罩乱 观瀑布的结果:“急慌慌”“匆匆逃离”“心还在不住的跳” 小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瀑布威猛强悍的滔天气势。 再探壶口,品味语言 过渡: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圈划相关的字词句来点评一下。 曲折变化、跌宕多姿,气势磅礴。 举例: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句,还有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水的种种情状,表现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4)“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剁去”作者运用“齐齐”“切”“寸寸”“剁”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定的意志与不懈的伟力。 小结: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之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如何理解第4段的最后两句? 明确:(1)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有相通之处。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相似;泉、溪、雾细腻曲折,与哀、怨、愁相似。②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 (2)为什么说“浓缩一个世界”? 指的是小小的壶口瀑布兼有水的各种形态,兼容人的各种情感,象征各种人性。这里的“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认的情感世界。 结合段落,提炼主旨 1.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若学生只答到赞美黄河,可追问为什么赞美,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深意。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2.如何理解“黄河博大宽厚……勇往直

文档评论(0)

158****72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