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必背知识要点 - 常考文字表述.docxVIP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要点 - 常考文字表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常见简答题的表述 一、实验操作类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单孔塞大试管型 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移开手后形成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双孔塞长颈漏斗型 方法一:先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锥形瓶中液面高于漏斗下端(形成液封),用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形成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用止水夹夹住导管一端的胶皮管,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静置一段时间,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2、测 pH 的方法(pH 试纸的使用) 用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滴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待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 pH。 3、蒸发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液体。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证明集满的方法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无需验满)。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证明已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 O2 已集满。 6、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 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 CO2 已集满。 7、检验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为 CO2 。 8、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 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最高处)保持水平。 9、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时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②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 ③蒸发时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稀释浓 硫酸时搅拌是为了使热量及时散失。 10、浓硫酸稀释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1、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比用高锰酸钾的优点:操作简单、节能、安全、对环境更友好。 1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装瓶、贴标签。 13、粗盐提纯步骤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回收。 14、四种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优点比较 ①单孔塞型——装置简单; ②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③分液漏斗(或注射器)——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④有孔隔板——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5、过滤操作 “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未端轻轻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16、蒸馏操作注意点 ①温度计的位置:玻璃泡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 ②蒸馏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 ③加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④冷却水流动方向:下进上出; ⑤加热前,先通冷凝水,再加热;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 凝水。 二、实验原理类 1、铁丝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作用: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使集气瓶炸裂。 2、加热 KMnO4 制取氧气时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防止 KMnO4 粉末进入导管。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 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 a.插入燃烧匙太慢,在塞紧瓶塞之前,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膨胀 逸出; b.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从乳胶管中 逸出; ② 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耗尽; b.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气密性不好; d.导管中未注满水(进入装置内的部分水残留于乳胶管中);e.烧杯内水不足。 4、炼铁原理的实验中 ①先通 CO 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继续通 CO 的目的: 防止生成的铁在高温下被氧化;防止倒吸。③尾气处理的目的:防止 CO 污染空气。④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理由: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或反应物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5、制取 CO2 的实验中 ①不用硫酸的原因: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②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 CO2 不纯;③不用 Na 2 CO3 或纯 CaCO3 的原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④长颈漏斗液封的目的: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口逸出。 三、物质性质类 1、 CO2 能灭火的原因: CO2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能隔绝氧气。 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铝常温下易被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3、钢铁生锈的原因(或条件):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高压水龙头灭火的原理: 水吸热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6、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7、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的原因: 铵盐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8、 CO 使人中毒的原因:

文档评论(0)

文人教参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备考课程、成人语言培训课程及教材等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竞争力,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赋能学生而努力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3150140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