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汇编
目录TOC \o 1-3 \h \u
21165 传染病诊断制度 4
7121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制度 5
1152 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 5
22161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6
29362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 7
29405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8
11081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9
7069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信息安全制度 10
32712 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11
28158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3
25772 放射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3
18533 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 14
25313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15
11170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5
3373 传染病登记制度 16
49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17
16366 特定传染病人群医疗救助保障制度 18
19297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9
25202 传染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20
32497 传染病人管理制度 21
6804 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22
30189 门急诊预检分诊点隔离措施 23
5539 结核病防治管理及转诊制度 24
11117 传染病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 24
13206 传染病与异常信息报告机制 25
传染病诊断制度
正确诊断传染病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现特定传染病诊断制度如下:
1、掌握传染病临床特点
包括详询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发现加以综合分析。依其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皮疹特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及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2、详细询问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结合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
3、传染病诊断实行首诊负责制,医师发现新发传染病时,按要求上报疫情卡。
4、传染病诊断管理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一线医师在诊断困难时,应及时向二、三线医师汇报,尽快确立诊断并上报疫情卡。
5、对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实行专家组会诊制,在诊断或疑似诊断成立后,由主管医师上报疫情卡。
6、对一些特殊管理传染病,如HIV、麻疹等,我院没有或者缺乏相应确诊检测手段或仅有初筛手段时,发现疑似病例立即电话通知防保办及开单医师,配合采集相关医学检测标本并妥善保管。开单医师与病人做好沟通解释,配合疾控机构做好相关调查工作,等待上级部门检测结果,确诊后及时修正诊断。
7、医院医技部门在发现相应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相关信息,做好登记。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传染病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4、新进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
6、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疾控部门的培训。
7、未按规定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
1、在非传染病区发现传染病人(含疑似),负责医师应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尽快确立诊断,诊断困难时请感染性疾病专家会诊(危重病人、霍乱、鼠疫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和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请急会诊),在诊断或疑似诊断成立后,由主管医师上报疫情卡,并进行消毒隔离和转诊、转院等工作。
2、会诊医师应在规定时间内会诊,同时指导消毒隔离和办理转科。
3、如需就地隔离治疗,会诊医师应在会诊单上书面指导诊治与预防传播的具体措施。
4、留治的传染病人遇新情况,可再请感染性疾病专家会诊指导,传染病确诊后还应订正报卡。
5、门诊非传染病科医生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应引导其到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诊治,如病人合并非传染性疾病,诊治措施可记录在病历上,供感染科门诊医师参考,传染病的报告工作由感染科医生负责。
6、在儿科病房或门诊,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儿,应按规定报告及处理,也可请感染科医师会诊指导。
7、在传染病会诊和转诊中出现困难,可向预防保健办咨询和求助。
8、预防保健办定期核查传染病报疫及处理情况,对违反《传染病管理制度》者,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