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的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微吸管法:将水样在载玻片上滴成绿豆粒大小的一些水滴,这样可使每个水滴中有很少生物而便于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口径小至0.008~0.16mm,圆口,可自行拉制)。将要分离的藻体吸出,用蒸馏水或平衡矿物质溶液冲洗数次,然后主导成有培养基的小培养皿中培养,待生长旺盛后,再扩大培养。此法较适用于能运动的藻类。 第三十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4、趋向反应法:利用藻类的特殊趋向性(如向光、向地等)不同而分离藻体。此过程反复几次就可得到一定纯度的藻体。分离效果较好,只是不能应用于不运动的藻体。 第三十一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5、平板分离法:在培养液中加入占培养液1.5%的琼胶,加溶解后,注入培养皿中,加盖后用15磅压力121℃灭菌20分钟,即制成胶质培养基(也可用硅酸胶和明胶制备)。在琼胶培养基放在40℃以下的水浴锅内,开盖用吸管注入混合藻液,摇匀,使之分散在培养基平面上。之后,可放在恒温箱内,用荧光灯照射,使藻群生长。再经镜检,反复此法不断提纯,即可分离出较纯的藻种。 第三十二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6、固氮蓝藻分离培养法:将一小片藻丝群接种到培养基上,几天后再用灭菌白金丝挑取生出的新藻丝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这样经几次分离接种就得到较纯的藻种。 第三十三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第一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一、 单细胞藻类的特性 单细胞藻类(Unicelluler algae),简称单胞藻。因藻体微小,又称微藻(Microalgae)。 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 第二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单胞藻在下列6个方面,可以开发利用: 1、作为植物生理研究的试验材料。 2、单胞藻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脂肪含量高,富含动物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可利用为人类的营养食品和健康食品。 3、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和禽、畜饲料添加剂。 第三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4、可利用单胞藻提取色素、药物及甘油等化学产品。 5、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 Kutzing)含油量一般为干藻重的30%-50%,最高可达80%,是作为能源开发的对象。 6、可利用单胞藻光合作用放出的大量氧气和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成分来净化污水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第四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目前,有关海水藻类的培养较多,我国在海水养殖方面,已大规模展开了某些浮游植物的培养,如扁藻(Platymonas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盐藻(Dunaliella sp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及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等,已解决贝类人工养殖的早期幼体饵料问题。在淡水养殖方面,我国只进行了螺旋藻、鱼腥藻、小球藻、栅列藻等的培养。 第五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今后,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对一些新品种的养殖以及解决某些品种幼鱼的饵料,必然涉及到藻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了解藻类培养的基础知识。先仅就藻类、主要是单细胞藻类的一般培养方法及有关理论加以简述。 第六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二、单胞藻的生长模式 单细胞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第七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三、单胞藻的培养方式 单胞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第八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塑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第九张,课件共四十七张,编辑于2022年5月 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