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制; 土壤胶体对土壤养分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与土壤胶体类型及其性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均具有双电层结构。
1、土壤胶体的概念
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物质。
2、土壤胶体类型:
① 土壤矿质胶体;(次生硅酸盐、简单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
② 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
③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图1 土壤胶体结构示意图;扩散双电层:土壤带电胶体与溶液界面的双电层——胶体表面的(负)电荷层紧靠表面溶液??反离子或补偿(阳)离子层。
两者电荷数相等,符号相反,维持体系的电中性。静电引力使反离子靠近表面,热运动又使其脱离表面而形成具有扩散特征的反离子层,又称扩散层。其中反离子呈不均匀分布,如同地球的大气层。
扩散层反离子分布和表面电位变化特征。
;;土壤比表面面积是指单位质量土壤颗粒所有表面积的总和。
土壤表面能
土壤胶体颗粒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
胶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向上都与他相同分子接触,受到的吸引力
各方向相等;而处于土壤胶体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内部相同的分子
的引力,与其受到介质(分散剂)分子的引力不同,
从而使胶体表面分子具有一定的自由能即表面能。;A、电荷种类和来源
I 永久电荷
来源于粘土矿物晶层中核心离子的同晶替代。
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也不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5、土壤的离子交换
(1)阳离子交换
① 几个概念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互换位置。
交换性阳离子:被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能被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交换的阳离子。
阳离子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转移到土壤胶体表面,为土壤胶体所吸附。
阳离子解吸: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转移到土壤溶液中。 ;②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主要特征
A、可逆反应
阳离子交换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这种交换作 用是动态平衡,反应速度很快。; B、以离子价为基础的等价交换
二个一价铵离子,交换一个二价钙离子,即36克铵可交换40克钙;一个一价铵离子可交换一个一价钠离子,即18克铵可交换23克钠。
C、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高时,其交换能力增大,可将交换能力弱的离子交换出来,也可将交换能力强的离子交换出来。
土壤中常见阳离子交换能力:
Fe3+、Al3+>H+>Ca2+>Mg2+>K+>Na+
H+例外,半径小,水合度低,运动快,交换能力强。;⑵、土壤中的阴离子交换
带正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土壤溶液(soil solution)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分析土壤溶液组成、特性及其中化学过程,是土壤地理学、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溶液的溶质主要包括:①无机盐类;②简单有机物;③溶解性气体。土壤溶液中溶质成分具有巨大的时空差异性,它与许多因素存在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1、土壤的酸碱反应
① 土壤酸碱反应的概念
② 土壤酸度类型
A、活性酸度
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引起的 ;图3 土壤酸碱状况、形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示意图;;土类;氧化还原过程对土壤形成发育有重要作用,土壤之中存在有多种氧化-还原体系,如表6所示。;图 6 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 (1)土壤空气中O2是主要氧化剂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氧体系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多种物质呈氧化态,如NO3-、Fe3+、Mn4+、SO42-等。
(2)、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物是还原剂,在土壤缺O2条件下,将氧化物转化为还原态。
(3)、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可分为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
无机体系的反应一般是可逆的,有机体系和微生物参与条件下的反应是半可逆或不可逆的。 ; (4)、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是纯化学反应,很大程度上有微生物参与。如:NH4+→NO2-→NO3-
分别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作用下完成。
(5)、土壤是不均匀的多相体系,不同土壤和同一土层不同部位,氧化还原状况会有不同差异。
(6)、土壤氧化还原状况随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灌水、排水而变化。
;(1)、土壤缓冲性概念
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抵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稳定的能力,称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
(2)、土壤酸碱缓冲性
①、土壤酸、碱缓冲原理
Ⅰ土壤中有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向荣升压站2号主变停电施工三措两案 0.docx VIP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 馒头储存后变色分析.pdf VIP
- 智能物流无人车项目供应链管理手册(模板).docx VIP
- [黔西南]2024年贵州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引进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理论力学 陈立群 第7章习题解答.doc VIP
- [黔西南]2024年贵州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引进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doc VIP
- 《智慧仓配运营》 课件 项目二 智慧仓配装备.pptx
- 高中物理经典试卷天体运动打印版——精华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