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 唐山地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一、倒塌; 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3、 竖向裂缝;整理ppt;整理ppt;整理ppt;三、其它破坏;三、其它破坏;三、其它破坏;4.1.3 震害规律;4.2 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平立面尽量规整、抗侧力墙平面上应对齐、贯通;
竖向宜上下连续;
尽量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体系;
楼梯间避开房屋尽端和转角处;
合理设置防震缝。
缝宽:50—100mm;双墙防撞。
设置条件:1)立面高差大于6米;
2)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质量和刚度截然不同。;4.2.2 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2 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4.2.3 房屋的高宽比;4.2.4 抗震横墙的间距;4.2.5 房屋的局部尺寸;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4.3.1 计算简图;4.3.2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注:对突出屋面的结构,其地震作用应扩大三倍,但增大部分不下传。;2、 墙体侧移刚度;H,t为定值,b为变量;2、 墙体侧移刚度——实心墙段;判别h/b的范围时h的取法:;;;;对于小开口墙段,按不考虑开洞墙计算刚度,然后根据墙体开洞率乘以适当的洞口影响系数。;一个方向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由与该方向平行的所有墙体共同来承受。
(1)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刚性楼盖
柔性楼盖
中等刚度楼盖
;刚性楼盖
各横墙产生相等的层间位移,故按照各墙体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柔性楼盖
楼盖刚度小,各横墙产生的层间位移不相等,位移取决于从属面积上的搂盖重力荷载代表值引起的地震作用。;中等刚度楼盖
取前两种的平均值;纵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同一道墙上各墙肢间地震剪力的分配; 材料;规范的砌体抗震强度设计值;2、砌体截面抗震强度验算
验算承受剪力较大的、或竖向压应力较小的、或局部截面较小的不利墙段。;横向配筋砌体:; 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如前述已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是否有必要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结合三水准设防,两阶段抗震设计说明。
为何要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
构造柱有何作用?如何施工?
圈梁尺寸与配筋如何确定?
为何应重视楼梯的抗震设计?板式楼梯应注意的构造措施是什么?;4.4.1 加强结构的连接;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0.6m设置φ6点焊钢筋网片,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2、楼板间及楼板与墙体的连接;1、 构造柱和芯柱的作用
试验研究表明:构造柱对开裂后的墙体主要起着约束作用,使其延性增加,抗倒塌能力大大提高;
2、设置要求
1)构造柱
根据抗震能力大小的不同,按下表的要求设置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构造柱的截面不应小于240mm×180mm;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或200mm;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而及配筋。
构造柱与墙的连接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墙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设水平拉结钢筋;;构造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无圈梁楼层处应增设配筋砖带,钢筋伸入构造柱拉结。配筋砖带截面高度不少于4皮砖,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坪以下500mm.或锚入基础圈梁内。; 2)芯柱(砌块房屋)
分中、小型砌块分别设置;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5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烈度; 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 mm×120 mm。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芯柱的竖向钢筋应贯通墙身口与圈梁连接;
插筋不应小于1φ 12;8度时超过六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l 4;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 mm或与埋深小于500 mm的基础圈梁相连。 ;4.4.3 合理布置圈梁;同上;各层所有横墙; (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