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农学毕业资料).docVIP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农学毕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农学毕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农作物”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4595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 0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4 3 结论与讨论 5 文2: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 1 材料与方法 6 2 结果与分析 7 3 结论与讨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农学毕业资料) 文1: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基金项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实验站建设(CAR-04-CES05) 作者简介:赵海红,女,1981 年出生,黑龙江五常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高产研究及植物病理研究。通信地址:15400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安庆街269号,Tel:,E-mail:haihong51job@ 收稿日期:2014-09-04,修回日期:2014-10-27。 0 引言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稻谷生产对中国粮食单产和安全性影响较大[2]。高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好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空育131’因熟期适中、米质优良、产量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从1996 年的 万hm2[3]增加到2010 年的 万hm2[4],但‘空育131’由于推广面积大,种植时间长,稻瘟病日益严重,高产稳产受到影响[4]。寻找合适的栽培密度一直是水稻科技工作者用于调节群体结构,健身防病,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栽插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实现水稻高产[5],适宜的栽插密度是改善群体环境、优化群体质量、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马贤炳等[6]研究大田条件下栽插密度对‘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本品种适宜的栽插密度在万穴/hm2左右。牟炳安[7]在重庆市万州区水稻机插秧生产中认为,秧龄控制在~叶,栽插密度控制在万窝/hm2~ 万窝/hm2。凌启鸿等[8]认为,合理基本苗的指导思想是走“小、壮、高”的栽培途径,用较少的基本苗数,通过充分发展壮大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尽可能多地利用分蘖去完成群体适应穗数,提高成穗率和攻取大穗,以提高群体的总颖花量和后期高光合生产积累能力,获取高产,并形成基本苗的精确定量模式。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行、穴距上,而穴距和每穴株数互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针对试验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通过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充分挖掘寒地水稻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水稻高产的插秧密度,为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时间、地点 田间试验于2011 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技园进行。基础肥力:碱解氮 mg/kg,有效磷 mg/kg,速效钾 mg/kg,有机质/kg,pH 。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为‘空育131’(早熟11 片叶品种)。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处理见表1。每处理插8行,行长8 m,行距26 cm。施肥水平:尿素(纯氮≥46%)250 kg/hm2,磷酸二氢钾(纯氮≥18%,纯磷≥46%)100 kg/hm2,硫酸钾(纯钾≥60%)200 kg/hm2。氮肥施肥比例按基:蘖:调:穗=4:3:1:2 比例分期施入;基肥在插秧前施入,分蘖肥在4 叶后半叶施入,调节肥在倒5 叶施入,穗肥在倒2 叶前半叶施入,磷肥全部基施;钾肥60%基施、40%穗施。 调查项目与测试方法成熟时每小区取样10 穴,用于考种,测定每穴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各小区实收计产。 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应用Excel 2003 软件和DPS 分析数据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插秧密度处理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不同插秧密度的水稻考种结果可以看出(表2),穴距10 cm 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穴距12、14 和16 cm的处理,分别增产%、%和%;每穴株数为3 株的处理产量较高,为 kg/hm2显著高于2株的处理,但与4、5、6 株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穴距为10 cm、每穴插3 株和4 株处理的产量较高,分别为 kg/hm2和 kg/hm2,均显著高于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