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省村庄绿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村庄绿化的建设类型、建设模式、建设技术、管理技术及检查
验收等。
1.2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辖区内的农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
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献,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DB33/ 177-200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33/T1009.1-2001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3 术语及定义
3.1 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
地。
3.2 生产绿地:指村庄建成区内,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3.3 防护型林地:指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地。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建成区
范围的围村林、河渠堤等造林用地。
4.1 为规范浙江省村庄绿化建设技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弘扬农村森林文化,以
便更好地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4.2 本规程中的村庄类型,是根据村域范围内的山地比例、自然地理条件及地理位置的
不同,划分为山区村、半山区村、平原村、海岛村及城郊村5种类型。
4.3 本规程中的村庄绿地类型,参照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在中心村庄建成区范围内,
根据绿地的主要功能分类,绿地类型主要有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庭院绿地
及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
4.4 村庄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村庄环境建设的
总体目标应该做到:整洁(清洁)、美观、舒适、健康、自然。
5 规划
5.1规划原则
5.1.1 整体协调,统一规划。要把村庄绿化规划纳入县、镇、村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
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
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布局和规划。
5.1.2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
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1.3 生态优先,兼顾经济。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
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应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小果园、小药园、小花园、小竹园、小桑
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和美化作用。
5.1.4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村庄绿化整体上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
观相协调,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千
村同面、千篇一律,充分展示乡村风光。
5.1.5 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布置于整个村
村庄建成区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建有供居民休闲的公园绿地,村庄建成区人均公园绿
地面积不少于1 m²。
5.2.3 防护、附属绿地
村庄建成区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95% 以上;山区村和海岛村60%农户
庭院得到绿化,半山区县70%农户庭院得到绿化,平原县和城郊型80%农户庭院得到绿
化。
5.2.4 农田林网和山体绿化
村域内平原农田林网率达到 85% 以上,网格面积控制20 公顷以下,村域内迹地和
宜林荒山及时得到绿化,林分林相整齐。
6 设计
6.1 地形设计
6.1.1 绿地中地形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地形的基本走势。因势利导、因地制
宜。
6.1.2 绿地中水体设计应提倡自然软底为主,保持水质清洁。水体的深度应结合功能并注
意安全。水体的驳岸应因地制宜结合岸边绿化自然布置,宜采用植被或植物材料驳岸为
主。
6.1.3 绿地中山石设计提倡以自然置石的土包石为主,可结合地形采用卧石与立石有机结
合的方式。
6.2 种植设计
6.2.1 植物配植树种选择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成熟的能适应
本地区气候条件的外地树种,提倡配置部分珍贵树种。宜采用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有
机结合,同时兼顾保健植物、鸟嗜植物、香源植物、蜜源植物、固氮植物等。
6.2.2 生产性绿地应根据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树种选择。山地造林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树
6.2.5摒弃植物“大色块”的结构形式,科学配置植物群落结构,以乔木为绿化骨架,乔
木种植量一般应≥10株/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MS软件:Siemens Traffic Management二次开发all.docx VIP
- JS-001-02-03-01技术状态纪实报告.doc VIP
- 英语常见短语全.docx VIP
- 报检单模板模板.doc VIP
- 北京东1100kV GIS技术交流20150720.pptx VIP
- TMS软件:Siemens Traffic Management二次开发_(5).交通信号控制逻辑定制.docx VIP
- 变电站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理论知识题库.doc VIP
- 幼儿园社会治安最小应急单元工作方案.docx VIP
- T_CQJR 013—2024(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