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是卡介苗(BCG)? 卡介苗(BCG) 是用卡介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什么是卡介菌? 1907年卡默德和介兰用13年时间研究发明,一株牛型结核杆菌,接种在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培养繁殖继代移植后制成疫苗。 1921年首次用于人免疫。为纪念发明者将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各国实验室从这些菌株中生产其自己的卡介苗并通过系列继代移植予以保存。 卡介苗于1974年全球将其纳入EPI。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九页。 卡介苗免疫原理 BCG已丧失其致病力,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殖能力。 疫苗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发病,而获得免疫力。 在体内作用时间长,接种次数少,免疫效果好。 在结核病发病较高的地区,接种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第三十页,共六十九页。 WHO对接种卡介苗的政策 卡介苗是目前唯一的结核疫苗,用于预防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疾病。如果不予治疗,这两种情况通常致死。多年来,通过卡介苗接种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疾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九页。 卡介苗接种政策 BCG免疫政策各国差别很大,可分成4类: (1)仅在出生时(或首次与公共医疗机构接触时) 接种。 (2)儿童期接种1剂BCG。 (3)复种/加强接种BCG。 (4)不常规接种BCG。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九页。 我国卡介苗接种对象 1982年《全国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 初种:新生儿 复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 1986年卫生部制定的计划免疫程序 初种:出生时 复种:城市7岁、农村12岁 1997年取消卡介苗复种,仅对新生儿接种一针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对象 出生时,3月龄以上需经PPD试验阴性者。1岁内完成。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九页。 接种操作技术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九页。 卡介苗接种方法 皮内接种法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 配4.5号针头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九页。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剂量:0.1ml 操作方法: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九页。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九页。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九页。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九页。 出针:针管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进针: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 注入苗液: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0.1ml,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 第四十页,共六十九页。 接种注意事项 了解健康状况:禁忌症: 早产儿、新生儿体重2500克以下;患急性传染病、结核病、肾炎、心脏病;湿疹或其他皮肤病;免疫缺陷 疫苗质量:活菌数 严格操作规程 :三查六对 注射器材 摇匀 技术标准化:部位、深浅度(皮内)、剂量看刻度,不足要补足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九页。 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九页。 卡介苗接种反应 卡介苗通常产生局部反应,接种后4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丘疹状红肿,随后逐渐化脓形成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形成溃疡后结痂,反复约2个月左右脱痂,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卡疤直径3~5mm ) 。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九页。 卡介苗接种反应 轻度反应大多数是局部的,接种卡介苗后通常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多为腋下淋巴结少数可有颈部),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肿大淋巴结也通常能自动痊愈。 部分可形成局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目前越来越少见,特别是在由训练有素的接种人员使用标准干冻疫苗而且清楚地说明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所采用的个体剂量而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情况下。 卡介苗不良反应: 与减毒活疫苗有关(对免疫缺陷者危害、致病) 与接种失误有关(皮下、肌内)。 在制剂中添加的是稳定剂(谷氨酸、钠或白蛋白),但未添加佐剂或防腐剂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九页。 常见接种反应及其处置原则 临床表现 接种BCG: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 处置原则 不能热敷 局部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