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求谏 课件1.ppt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求谏 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贞观十七年 (6)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贞观十七年译文 贞观十七年,太宗曾经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过去,虞舜制造漆器,夏禹雕镂案板,当时规谏禹舜的就有十几个人。有关装饰食物器具这些小事,何必要苦苦规谏?”褚遂良说:“雕刻器物会贻误农业生产,织造五彩丝带,就会耽误妇女的工作,首先倡导奢侈淫逸之风,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漆器不断做下去,一定又用金来做。金器不断做下去,一定又用玉来做。所以刚正的臣子一定在事情开始时加以劝阻。等到过失已多得不能再多时,就没有再规谏的必要了。”太宗说:“你说的对啊!我所做的事,如果有不妥当的,有的可能才开始,有的恐怕已快结束,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进言规谏。我近来看前代的史书,有的臣子向国君规谏事情,国君就回答说:‘已经办过了。’或者说:‘已答应过了。’竟然不为之马上停止并改正错误的做法。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 梳理课文 第一段:唐太宗对求谏的态度和认识 第二段:围绕君臣关系议论 第三段:臣子规谏的必要性及纳谏的广泛意义 第四段:唐太宗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 第五段: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阐述纳谏的必要性 第六段:由古事及己,论述纳谏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就像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都自以为有超人之术,别人赶不上。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诋毁斥责,杂乱无章的文词、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 假设论证------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君主假如自以为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能办得到吗)? 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 事实论证-----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 ) 比喻论证-----君臣如鱼水,魏征如明镜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 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 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战国策》之《触龙说赵太后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战国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中华经典研读 求 谏 吴兢(唐) 目标 1、梳理课文,了解大意,突破重点词句。 2、欣赏论证方法 3、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谏官制度 4、《求谏》的现实意义 解 题 “谏” 的字典意义 旧时指规劝帝王、尊长,使改正错误 谏官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 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