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康心理学理论解读动物凶猛中的我(论文资料).doc

用拉康心理学理论解读动物凶猛中的我(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拉康心理学理论解读动物凶猛中的我(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兽医”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9052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用拉康心理学理论解读动物凶猛中的我 1 一.想象界的自我认同 2 二.象征界的阉割和转移 4 三.实在界的兽性冲动 7 文2:运用拉康主体分裂理论解读源代码 8 一、拉康主体分裂理论 8 二、亲情、爱情之镜中的“自我”与“他者” 10 三、社会之镜中的“自我”与“他者” 11 四、结 语 12 参考文摘引言: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3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用拉康心理学理论解读动物凶猛中的我(论文资料) 文1:用拉康心理学理论解读动物凶猛中的我 《动物凶猛》是王朔“顽主”系列的青春篇,写的是“文革”时期发生在北京“军队大院”的孩子们身上的故事。王朔称这部小说是:写给同龄人看的。但感受更深的恐怕是成年人,因为王朔把他们在童年时代所经历的隐私、冲动、性幻想、潜意识全曝光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文革”。“我”、米兰、高洋、于北蓓这群人的青春期的躁动狂热恰恰与秩序解体的时代相关,使得青春期的冲动、叛逆、自负、自卑、幻想、暴力被置于一个特殊情境下而被夸张放大。“我”面对着特殊的时代下空前自由,以及自我过渡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重整想象、象征与实在。这同拉康关于主体心理结构三个级别的理论不谋而合,故借助这一理论从主体心理发生的角度解读“我”的成长。 一.想象界的自我认同 拉康认为“主体心理结构”由三个界别构成: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镜像阶段”是想象界的重要概念,指“婴儿6到18个月大的时候, 它尚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协调四肢的运动。但当它第一次站在镜子前, 镜中的影像能给它提供一种同一性和完整性。婴儿识辨出镜像和自己身体间的一种关联性。通过和镜像认同, 它第一次将自己构想成一个内在协调并且具有自我主宰力的实体。”(Lacan 365)婴儿从镜子中认出“自己”时,他会感到欣喜和发笑,这是自我形成的第一次认证,镜像是“通过成像或自恋认同建立起来的”,是主体的“理想自我”、“完美的自我”。想象界产生于镜像阶段,但并不随镜像阶段的消失而消失,而是继续发展进入主体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在小说中,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使得“我”产生了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这时出现两个重要任务,对自身形象社会认同和自身形象性别认同。 首先是自我形象的社会认同。“惟一可称得上是幻想的,便是中苏开战。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我毫不怀疑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而我将会出落为一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我”将成为“战争英雄”作为“理想自我”,然而由于现实的不允许,“我”的攻击性冲动转化为参加群体暴力和“低级趣味”——开锁。锁舌跳开“嗒”的一声,带给“我”极大的欢欣和刺激。同时,开锁这一行为具有性的暗示,展现了“我”对尚不明晰的性冲动和性焦虑的一种外露化宣泄。“我”认为这样的快乐“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攻克柏林战役的苏军老战士也很熟悉”。“儿童在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或者在模仿他人的同时也就发现了其自身的形象。”“我”通过吵架斗殴、开锁等方式来模仿自己想象中的形象,并且通过与那一群大院的孩子形成的“社会”进行交往获得形象认同。然而,“我”不断地模仿却始终不是真正经历,使得自我的意识永远也无法获得统一性、一贯性和整体性。“想象本质上是自恋的,对自我来说也是一种异化,因此也就饱含了一种侵凌的成分。”主人公和大院的那群孩子在街上“拍婆子”被带进了派出所,他一下就哭了,警察认为他还是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就把他给放了,这对他刚刚觉醒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强烈的打击。“我”认为的接近“理想自我”的行为却遭到了成人世界的否定。第一次接触到社会便遭受到了心理落差使得他感觉到自己的怯弱和渺小,强大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使得其心理开始产生了变化。 无形的欲望在人的意识中涌动,这种欲望只有通过外部世界的不断刺激加上在自我认同感上的强化,才能够使得欲望变成一种正面能量,付之于生活中的一些方面。在一个缺乏正常秩序的社会环境中,欲望无法转化到正确的方向,造成了日后可怕的后果。拉康认为,婴儿从外部世界的反射中看到的“我”(实际上他者)误认为是“自我”的行为是一种异化的表现。“我”的认识是感性的且难以描述的,同时他执着追求的战争世界是虚幻成像,他误将两者融合,导致了他的自我认知上的错误,使其进一步异化,落入自我异化的状态。 大院的孩子和六条胡同的孩子打群架,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