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成药及其他治疗 成药:逍遥丸、乳核散结片、乳癖消、乳安片、小金丸、夏枯草胶囊等。 外治:中药化瘤散外敷离子导入等。 针刺、磁疗等。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 2、显效:乳痛消失,重型转为轻型,乳腺肿块缩小>1/2; 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1/2; 4、无效:乳痛未减轻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手术疗法 对于保守治疗肿块无明显消退者,或在观察过程中,对局部病灶有恶性病变可疑时,应予以切除并做快速病理检查。 如果有不典型上皮增生,则可结合其他因素决定手术范围,如有对侧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以及年龄大,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增生也较明显者,可做单纯乳房切除。如无上述情况,可作肿块切除后密切观察。 预防与调护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恼怒忧郁,学会自我减压。 2、避免过食生冷及辛辣食品,适当控制脂肪类食物摄入。 3、及时治疗子宫及附件的慢性炎症,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 4、怀疑有恶变倾向时,应及早考虑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证实后及时行乳癌根治术。 健康宣教 一是定期检查。一旦被诊断为囊性增生病,患者应定期(如一年2~3次)到专科医院去诊查,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异常团块(癌块)。这种异常团块,有时单凭医生用手触摸也难诊断,因此,还必须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器械检查,甚至还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健康宣教 二是坚持服药。囊性增生病是慢性病,内分泌失调严重,病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囊状肿块消失慢,治疗时间长,有时需要内服药物半年到一年才起效。因此,患者必须保持平衡心态,并有持久战的信心。用药建议采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和软坚散结之功效为一体的中药。 健康宣教 三是手术全切除。这是只有局部变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即只要将局部大块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疗效果。如果已有明显的癌变趋势,或经活检确诊为癌前病变,应行单纯乳切除术,以策安全。 健康宣教 四是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体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多数女性对乳腺癌过于紧张。 健康宣教 五是改变饮食习惯。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六是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健康宣教 七是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八是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等食品。 九是避免人流,保持性生活和谐,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恶变的优势 我们的困惑:为什么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治疗水平越来越高超精准,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 我们的希望:中医药积极参与预防及治疗,为减少乳腺癌的发生带来了希望。 概 述 乳腺癌是“女性头号杀手一、全世界每天有3000多位女性被查出得了乳腺癌,每天有1000多 位女性死于乳腺癌。(每一分钟就有一位女性因它而死亡) 全球每100个新确诊的乳癌病例中,有12个来自中国,新发病率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国近十年来主要城市发病率增长了37%、死亡率增长了 38.9%、农村增长了39.7%。(我国每年新增患者20万,死亡4万) 女性在她一生当中,患上乳腺癌的机率是十分之一,乳腺癌的阴影时刻笼罩在每一位女性的头顶上。 我国约有80%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一位。 我国乳腺癌发病有两大特点,一是发病年龄提前10-15年,二是中晚 期病例较多。 乳腺癌因其巨大的杀伤力,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头号杀手”更为不幸的是,对女性来说完整的形体被破坏,对女性人生与心理的打击或许比失去生命更具灾难性。 概 述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 本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 概 述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癖”。首见于汉华佗《中藏经》。以后各外科医籍多有论述,如明《医宗金鉴》:“乳癖乃乳中结核…虽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 但是长久以来,中医文献所描述的“乳癖”,实际上包含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两种疾病,因此在文献中亦形容“形如丸卵”等,直到近年,在中医外科学中,才将两种病区分开来,“乳癖”专指乳腺增生症,而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流程图.doc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联合治疗.ppt
- 美国肝病学会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指南.ppt
- 焦虑与抑郁的识别.ppt
-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ppt
- 六节脏象论课件.ppt
- 甲状腺结节课件.ppt
- 腹股沟沙袋固定在心脏介入术后的应用.ppt
- 谨防卒中“隐形”元凶过好心房“颤动”人生.pptx
- 如何打造科学安全的腔镜一体化手术室20181017.pptx
- 基于SPC的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苍凉笔触下的人性凝视: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书写.docx
-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ocx
- 双层石墨烯边界态对电导与谷极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网络:建模解析与结构洞察.docx
-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剖析与战略抉择:以A县农村信用社为样本的深度研究.docx
- 调节对人眼散光的影响:机制、规律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从传统到消费:中国武术的时代转型与融合发展.docx
- 探秘GlyRS:上游激酶的鉴定与激酶活性的深度解析.docx
- 平行式双水翼潮流能发电系统:能量转换机制与动态特性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