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定义]是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病原学] 肉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厌氧梭状芽胞杆菌,能产生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 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页。 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家畜、家禽及鱼类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传播,多见于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 3、易感性:普遍易感,无病后免疫力。 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页。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肉毒毒素(嗜神经毒素) 上消化道 吸收 颅N核、外周N 肌肉接头 植物N末梢 传导 阻断 胆硷能N 纤维 乙酰胆硷释放 肌肉收缩障碍 临床 软瘫 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页。 [肉毒杆菌] ? 最初发现肉毒杆菌是在1895年,到了1950年才开始将肉毒杆菌A应用于临床,但仅限于治疗神经肌肉亢进疾病。 ? 1992年有人尝试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除皱法引进到美容医学的治疗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除皱术。改善国字脸及萝卜腿。 ?除皱的原理,是将收缩造成皱纹的肌肉麻痹掉,使肌肉不收缩,连带的也去除了皱纹。改善国字脸及萝卜腿的原理,是让肥厚的肌肉不收缩,进而导致萎缩,达到瘦脸及瘦小腿的目的。 第六十页,共一百页。 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页。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2~36h,最短为2~6h,长者可达8~10天。 中毒剂量愈大则潜伏期愈短,病情亦愈重。 ● 起病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胃肠炎症状很轻。 早期:头痛、头昏、眩晕、乏力、恶心、呕吐 后期:眼内外肌瘫痪 眼部症状:视力模糊、复视、眼睑 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咽肌瘫痪 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 肌力低下主要见于颈部及肢体近端,腱反射对称性减 弱,头向前倾或倾向一侧。 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页。 ● 病程中神志清楚,感觉正常,不发热。 ● 顽固性便泌、腹胀、尿潴留。 ● 轻者5~9日内逐渐恢复,但全身乏力及眼肌瘫痪持续较久。 ● 重症患者抢救不及时多数死亡,病死率30~60%。 死亡原因多为延髓麻痹所致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误吸肺炎所致继发性感染。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页。 神经性食物中毒 [诊断] 1、有进食可疑食物(特别是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同餐者集体发病。 2、有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咀嚼、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等。 3、确诊可用患者所进的可疑食物进行厌氧菌培养,分离病原菌。或用动物试验查患者血清及可疑食物中的肉毒毒素。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页。 神经性食物中毒 [治疗] 1、对症治疗 ? 卧床休息 ? 洗胃 灌肠(患者于食后4h内可用5%碳酸氢钠或1: 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服泻剂清洁灌肠,以破坏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素)。 ? 咽肌麻痹宜用鼻饲及静脉输液。 ? 呼吸困难者吸氧,及早气管切开,呼吸麻痹者用人工呼吸器。 ? 应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剂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等措施。 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页。 神经性食物中毒 2、抗毒素治疗 ? 多价抗毒血清 早用(24h内或瘫痪前)、足量,6h后可重复使 用,病程已过2天者,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残存毒素。 ? 大剂量青霉素可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肠素。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页。 神经性食物中毒 [预防] ? 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特别是罐头食品、火腿、腌腊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的制作和保存。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者,应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 ? 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素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抗毒血清预防。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页。 细菌性痢疾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页。 [定义] 简称菌痢,由志贺菌属细菌(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亦称为志贺菌病。 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畏寒高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肝病。 本病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在我国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重要法定传染病。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页。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志贺菌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 ?苍蝇具有粪、食兼食习性,可通过食物引起传播。 第七十页,共一百页。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页。 3、重型肝炎(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