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宽《溪山行旅图》来浅析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doc

从范宽《溪山行旅图》来浅析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范宽《溪山行旅图》来浅析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作 者 : 原 秋 妮 院 系 : 美 术 学 院 专 业 : 国 画 年 级 : 2012级专业美术 学 号 : 121229 指导老师 : 徐鸿延 日 期 : 2013年6月 从范宽《溪山行旅图》来浅析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姓名,原秋妮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宋代画家中~范宽深入大自然~进行观察体会~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所作之画~峰峦浑厚~笔墨雄奇~常以雄沉浑厚的笔墨~塑造峻拔雄伟、气势逼人的山水境界~是范宽山水画的典型特色。 范宽、艺术特色、创新 关键词: 一、范宽的师承 ,一,范宽的生平背景 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并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 ,二,范宽的师承 据记载,范宽先后师法过荆浩、李成。但现存之作无李成痕迹,而与荆关有许多相似之处。范宽师从荆浩,据说丹徒僧房有一幅山水,与荆浩画法相似,而笔干不圜,在瀑水边题字“华原范宽”,应该其是少年所画,但是用平常的画法比较的话,山顶喜欢画密林,随后是枯树;水旁边有突兀大石,随后变得峻厚,以为是荆浩的弟子,米芾于是用一幅画作为交换,收藏起来作为以后作画的借鉴,还有其他相同点,如气势雄杰、山峦正面折落、四面峻厚等。 二、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溪山行旅图》赏析 《溪山行旅》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丰满的、深厚的,但也是宽泛的、不定的近乎纯客观的自然描写中,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整体自然与人生牧歌式的田园关系。在人与山水相和谐的整体自然中,人是弱小的、短暂的,而山是宏伟的、永恒的。人生活在山水之中,山水承载着人类的理想、精神,在宇宙空间中相激荡、相和谐。这一切在《溪山行旅图》中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没有一丝的刻意和做作,充分体现了范宽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体现了范宽驾驭画面的高超的能力。 造型能力的提高,是绘画空间不断拓展的前提,是为绘画创造生存自由的条件。当造型能力低下时,造化束缚心源,绘画不能表现造化的自由,只能机械地追随造化,更不用说畅达神性。虽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语),但是要真正地“忘形”那也是不可能得到的。中国画的笔墨与技巧,具有很多抽象的因素和表现的主观性、随意性,它总是以对形的把握和在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中来展现其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也就是说中国画的写意,是受一定的“理”所约束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在于这种“理通”而“神会”,造型能力的高低直接关联着主体的意的传达。 《溪山行旅图》以完善的、写实的造型手段,严密、充实地描写了关陕一带山川峻峭巍峨、雄强劲健、浑厚深沉。范宽游刃有余的造型技巧,写山真骨”的造型能力,是研习中国画者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内容。 三、《溪山行旅图》的主要特征 1、 团块造型。 这是《溪山行旅图》造型的突出特征。面对此图,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峰峦叠障,近在咫尺,却又高不可攀,大有迎面扑来之势。这种势的产生,除了构图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石的团块造型。从水际磊落大度、简洁动人的突兀大石,到主峰山体纪念碑式的巍然耸立,范宽不取二维的平面塑造,而是通过简洁的结构方式,从山石的局部形象入手,着力塑造了山石的体量感,即从正面刻画,逐渐引向深远。从而表现了山石的敦厚、沉实,在静穆中隐含有逼人之势。正面密实的团块造型,稳重、凝聚,使整幅画有一种威严之气。 2、 独特的中轴线构图。 画面下部的近景、中景,构成横而斜的大势,托出中景左右两边各自汇集的不同的活力,最后由右边盘曲而聚于中,由中部直冲往上的树把势集中导向主峰。范宽独具匠心地 把主峰安置在中轴线上,又通过正面团块的塑造,使主峰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构成了迎面扑来之势。在中轴文物鉴赏线上,近景、中景、远景,逐级约呈三倍增高,大跨度的跳跃上升,突显主峰的伟岸和高度感,使画面更显的“高而刚强浑厚”。两道横向的“虚白”承转了近中远三景。区隔近、中、景的,是一道河滩小路,正好在此出现行旅人畜渺小的身影,在露与藏的矛盾统一中,巧妙地揭示了主题。中远景之间,烟岚飘浮,使中景的树木生态活现,更使主峰有“出云”之势,愈发高耸。全画虚实有致,

文档评论(0)

星星点灯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