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通论.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①它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如随意注意等; ②它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即心理活动的概括抽象机能),如逻辑记忆、概念思维等; ③它实现的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语词符号为中介的(即符号表征机能)。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体的高级心理机能也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在有经验的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掌握以语词符号为载体的社会文化历史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最先表现为一种“人际间的机能”,以后逐渐内化为个体的内部机能。 维果茨基理论证实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制约的,活动和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 把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前苏联心理学家创造了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心理学的游戏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都根本不同于幼小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而不是生物学的起源。”对于儿童的游戏,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观点: 儿童游戏通论 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3.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 二、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 维果茨基认为关于儿童的游戏研究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基本问题: ①游戏是怎样出现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的,即游戏的个体起源问题; ②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游戏的发生 维果茨基认为研究儿童的游戏首先应当从考察儿童游戏的诱因和动机开始,因为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发展与活动的诱因与动机的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在儿童游戏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了解游戏活动的诱因的特征,就不能理解游戏活动的特殊性。 维果茨基认为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 (二)游戏活动的特点 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表现在幼儿把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维果茨基认为“想象的情境”的出现和导致游戏发生的情感诱因有关。 游戏的发展的规律表现为由“明显的想象情境”与“隐蔽的规则”所构成的游戏发展到由“明显的规则”和“隐蔽的想象情境”所构成的游戏。前者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后者是规则游戏的特征。 (三)游戏的发展价值 维果茨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似乎是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 1.游戏促进幼儿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奠定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石。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对西方的游戏 理论和研究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用以弥补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不足。 1978年出版的前苏联《学前教育学原理》指出:“可以而且必须把游戏看作是形成 象征动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游戏的条件下,一种物品可以被另一种物品所 代替。这就是形成象征性的符号思维方式的物质基础。”“对于这种形象思维即 表象思维的能力不管怎样估价都不会过高,因为这种思维形式是达到更高的智 力水平的基础,而这种更高的智力水平则是以符号逻辑的运算为其特征的。” 三、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 艾里康宁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中的重要成员,也是继维果茨基之后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游戏学说更为集中、典型地反映、体现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突出和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是艾里康宁游戏理论的主要特征。他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 (一)角色游戏的社会起源 艾里康宁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是和儿童 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的,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 从角色游戏的个体起源上看,它同样也是儿童与成人之间关系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结果。 角色游戏标志着幼儿和成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的出现:幼儿通过在游戏条件下对成人活动的模仿来满足他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角色游戏产生于儿童与成人的新的关系中,角色游戏的内容是成人活动的重演。 (二)角色游戏的个体起源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是在成人与儿童的协同活动中出现的。 成人的教育影响对于角色的出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开始模仿成人的活动,也就出现了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出现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与成人协同活动掌握物品的用法 2.最初的动作概括化 3.动作的进一步概括化:动作与物体分离,角色萌芽出现。 艾里康宁认为,幼儿自己是不能够独立改变动作的定向的。 艾里康宁认为儿童游戏发展的规律是:从再现人的实物活动到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的象征的出现早于“人”的象征,是“人”的象征或角色出现的重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