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之乎者也(一)鼻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技巧一、一文言文的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桥梁。小学阶段, 我们开始接触、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这对我们提高语文能力、加强思想修养 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⑴字、词的古今异义:
随着时间推移,古汉语中许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发生了变化。如“停车 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古义为“因为”,今义表示动作“坐下”。
(2)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意思。我们要结合上下文,通过比 较来把握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词类活用:
跟现代汉语相比,文言词语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把甲类词当乙类 词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词性就发生了变化。
(3)文言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也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一些省略句式、倒装句式, 我们要仔细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的步骤⑴读通文言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通文言文,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我们可以结合注释 理解词义,分析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读通句子。
(2)翻译文言文。
在朗读句式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文言文用现在的白话文翻译出来。翻译文 言文有一个六字秘诀:第一字是“留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翻译时可保存 不变。第二字是“删,就是删除。文言文中有一些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可删 去不译。第三字是“补”,就是增补。文言文中有一些省略的成分,要根据上下文 按现代白话文的表达习惯补充完整。第四字是“换”,就是替换。用现代白话文 的词汇替换古文中的词汇。第五字是“调”,就是调整。把文言文中不符合现代 白话文表达习惯的地方进行调整。第六字是“变”,就是变通。在遵照原文的基 础上,对文言文中有些文字要灵活地进行翻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以下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 )2、翻译“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o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以下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 为 设果;
■儿应()声答曰()o
?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 ,从文中 “ 这一 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 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①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 相,然那么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掉头。旋:转弯。 ③椎:用推敲,古代作战,前进 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犯:碰到。⑤相:同“舵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
操:操:谢: TOC \o 1-5 \h \z ⑴楚人有习操舟者习:
操:
操:
谢:
? ?⑵其始折旋疾徐始:
? ?⑶遽谢舟师遽遽:
? ?⑷乃四顾胆落顾 ■
⑷乃四顾胆落顾 ■
⑷乃四顾胆落顾 ■
⑷乃四顾胆落顾 ■
⑷乃四顾胆落顾 ■
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⑴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