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初的政策、文景之治的表现和意义。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意义。 通过了解东汉建立的过程、光武中兴的含义、东汉的灭亡,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概括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两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进步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两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2.难点:分析西汉强盛的原因及统一的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 导入:聊一聊安吉县的历史:哪一年建县?县名出处? Q:安吉建县于哪一历史时期?——东汉晚期。 安吉建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让我们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一下1800年历史的厚重。这是一枚比安吉县小一岁的东汉钱币(呈现四出五铢)。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汉承秦制与亡秦之鉴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它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年轻时曾是秦朝的基层官吏——沛县泗水亭长。年轻时的刘邦还曾与秦始皇有过一面之缘。 材料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Q:请用一个词概括刘邦见到秦始皇时的心情?——激动、羡慕、崇拜 T: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全盘接受了秦始皇创造的皇帝尊号及其相应的一整套皇帝制度,西汉王朝也基本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材料2:秦祚虽移,而秦之政制仍行于汉。——钱穆《秦汉史》 Q: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秦始皇和汉高祖的年龄,有何特点?——差距小,基本属于同时代人。 T:是的,所以汉高祖刘邦既亲眼见证了秦王朝的统一与强盛,也目睹了秦的迅速灭亡。所以汉初一方面继承了秦制,另一方面也深刻反思秦亡的教训。 材料3: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陆贾《新语》 Q:这段材料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举措太众、刑罚太极,繁重的捐税负担、暴政 Q:对此,汉初统治者在施政方针上有何调整?——尊奉黄老无为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Q:(追问)这一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T: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过渡: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的灭亡一方面是因为其暴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孤立之败”,秦朝扫灭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使得其无力镇压反秦势力而最终灭亡。对此,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了郡县和分封并行的制度。 材料4:至孝文时……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史记·平准书》 Q:根据《西汉前期形势图》和材料四,你认为“文景之治”下潜藏着怎样的危机? T:是的,在郡国并行制下,当时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一些大的诸侯国却“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上却有很强的独立性,这对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最终在汉景帝时期(前154年)酿成了七国之乱。虽然中央政府只用了3个月即平定了叛乱,但封国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则是在汉武帝时期。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T: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了推恩令。 Q:推恩令妙在何处?——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这些侯国地位与县相当,由郡守统辖。这样诸侯国被越分越小,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T:与此同时,汉武帝还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5:(前113年)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汉代中央铸钱机构)铸。——《史记·平准书》 Q:认真研读教材,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表格梳理整合 政治 ①颁布“推恩令” 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 ③划分十三州部,设刺史监察地方 ④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 经济 ①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推行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思想 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Q:聚焦汉武帝的经济措施,这些措施除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外,还有何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T:汉武帝为什么如此想方设法地“搞钱”,盛世皇帝为何也缺钱?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汉武帝应该“不差钱”,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缺钱”。 材料6: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司马迁《史记》 T:仔细研究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发现“实行盐铁官营”和“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