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起搏器疗效.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运动试验(CEPT)的主要观察指标 CEPT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疗效 运用CEPT评价CRT疗效 主要内容 心肺功能运动负荷试验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 心肺运动试验是在是在严密的监护条件下,让患者在负荷下运动,检测患者运动时的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 、分钟通气量(VE)等,以患者运动时的最大氧耗量VO2max及无氧阈(AT)表示患者的活动耐量,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 最大摄氧量(VO2max) 指运动中每分钟能吸入体内并被身体利用掉的最大的氧的数量。在负荷逐渐递增的运动过程中,氧的摄入量(VO2)不再随运动负荷(功率)和心率的增加而增加,这时的VO2叫做VO2max。它表示肌体氧利用的最大上限,同时它反映肌体的气体运输系统(肺、心血管、血红蛋白)以及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是否正常。心衰患者会因氧利用和氧流障碍使VO2max下降。 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 当最大吸氧量的百分利用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身体中才开始聚集乳酸,这个临界点称之为无氧阈。也就是说无氧阈是指在负荷递增的运动过程中,肌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此点时体内乳酸的形成率和从血液中的清除率达到动态的平衡。 AT值表明体力活动和心肺系统能为肌肉提供足以维持有氧代谢摄氧量的最高水平。用于运动耐力的评价。 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 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max) 是指伴随着VCO2的上升而增加的VE,正常情况运动期间的最大通气量VEmax一般可以达到MVV的60~70%,VE的增加取决于肺的代偿能力,因而VEmax是呼吸运动受限的关键指标。 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 氧通气当量(VE/VO2或EQO2) 是指消耗一升摄氧量时所需要的通气量。是确定无氧阈的最敏感的指标。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或EQCO2) 是指排出一升二氧化碳时所需要的通气量。是评估运动试验结果的重要指标。 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 心肺运动试验(CEPT)的主要观察指标 CEPT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疗效 运用CEPT评价CRT疗效 主要内容 频率适应性起搏 频率适应(也称为频率调整)起搏可在窦房结不能提供适当的心率时使患者改变心率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频率适应起搏适用于: 变时性功能不全患者(在运动时心室率不能增加至适当的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其它代谢需求) 伴有较低心室应答能力的慢性房颤患者 心脏每搏排血量的储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达50% 心率储量能适应新陈代谢的要求将总的心输出量增加到三倍 0 日常活动 频率适应性起搏 固定频率起搏 正常心率 150 100 50 睡眠 醒来 静座 走路 奔跑 休息 心率 (bpm) 频率适应性起搏 当机体对血氧需求增加时,起搏器可确保心室率增加,以增加额外的心输出量, 心率的改变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甚至在日常活动中都需要动用心率储备。 心率与氧需求的关系 PACE, Oct. 1995, Dr. Neal Kay 氧传递 所需氧耗 氧赤字 心率增快时,氧耗量(VO2)呈台阶式上升;心率加快,含氧血泵到全身,需较长时间达到新平衡。 频率应答与新陈代谢需求的关系 研究证明需整合一种反应快速的感应器与一种相对反应较慢的感应器共同运作来贴近正常人代谢需要的心率反应,包括:静息至中度运动量时,需快速起搏,以达到快速增加心率,从而减少氧耗赤字的目的; 在高代谢水平时,应均衡提供与代谢增加相贴近的心率变化,是相对慢的频率反应 “Physiologic demand during submaximal and maximal exercise may Require different heart rate responses”—PACE, Oct.1995, Dr.Neal Kay 运用CEPT评价DDDR对比DDD起搏 运用CEPT评价DDDR对比DDD起搏 研究目的:对比变时性功能不全的患者运用DDDR与DDD模式起搏,哪种更优。 研究对象:连续入选8例的起搏器适应症病人。年龄53-74岁(男5女3)。其中5例具有变时性功能不全。 研究方法:植入DDDR型起搏器,随机打开DDDR模式与DDD模式,21天后对模式进行互换。 观察指标:采用踏车运动方案观察患者:最长运动时间,最快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等指标 研究结果 VO2 max, VO2 AT与心率成正相关 全部植入患者DDDR vs DDD研究结果 运动时通气效益提

文档评论(0)

Daluod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