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职)大学语文第22课 召公谏厉王弭谤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导入新课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壹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贰分析欣赏时代背景人物介绍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 ,“国人”是与“野人”相对而言的。住在田野小邑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通都大邑里的工商业者叫“国人”。 于是国人莫敢言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莫敢言”,“道路以目”的形象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厉王的暴虐和国人的怨忿。最后“莫敢言”,极写国人受压抑之深、沉默之至,恰似万马齐喑、山雨欲来之状。 厉王虐、王怒、则杀之王喜、王不听时代背景周厉王 西周末年的周王。是我国厉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因其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最终落得“国人流王于彘”的下场。 厉王的一怒一喜和“不听”,充分刻画出这个暴虐凶残,残忍昏庸、刚愎自用、拒不纳谏的独夫形象。召公召公名虎,又叫召穆公,是西周宗室召康公之后,周厉王的卿士。题解 召公:及召穆公,西周人,是周厉王的卿士,也是中国历史上“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中执政人之一。 谏:规劝君王、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和过失。弭:消除,阻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结构层次第一段:压制舆论的危害;第二段:广开言路的途径;第三段:广开言路的益处。问题:厉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虐”、“怒”、“杀”暴虐、凶残、昏庸“喜”“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之像分析 问题:厉王“以棒止谤”的做法,使得国家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势之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君民对立“民不堪命矣”一句话的作用 其一、反映了周厉王暴政为害所达到的程度; 其二、反映了召公劝谏的急迫与艰难; 其三、反映了召公比较了解民情重视民意。而“王怒”的结果,使人民处境雪上加霜。厉王第一次——“民不堪命矣”略写两次劝谏第二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详写为召公的第二次劝谏分层第一层(“是障也”至“为民者宣之使言”) 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第二层(“故天子听政”至“是以事行而不悖”) 以“天子听政”一句总领,写“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第三层(“民之有口也”至“其与能几何”)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第一次——“民不堪命矣”略写两次劝谏第二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详写劝谏中的两处比喻,本体、喻体各是什么? 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劝谏中的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 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 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 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点?“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言简意赅,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末一句说明厉王和国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这中间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实的结果告诉了读者,文章简劲到无以复加,而读来却余味无穷。 最后一段用语极为精炼,与第二段的反复阐述相映衬,形成笔法上的鲜明对比。喻1说明(1)“防民之口”“防川”民言不可堵(2)壅川的后果“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喻2壅民言的后果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的危害问题:召公要向厉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为民者宣之使言”。问题:为什么民言不可“壅”而必须“宣”?问题:“宣之使言”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公卿列士献诗,史献书(读)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听)没过失时该怎么做使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有过失时怎么做意见王“斟酌”采用意见效果事行而不悖问题:召公是怎样说出“宣之使言”的好处的呢?喻3土之有“山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职)第九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二章数字营销新理念课件.pptx
- (高职)第二章:《国际汇兑与结算》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二章 历史时期中国的植被变迁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二章 国际收支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单元 劳动法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单元 公司法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八章新媒体的大数据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八章:《统计学原理》教学课件.pptx
- (高职)第八章:《管理学原理》教学课件.pptx
- 2026华泰证券Fintech金融科技人才专场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6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8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下半年广东中山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西安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6建发致新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6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8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6临沂市郯城邮政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下半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下属事业单位考试招聘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光机电与多学科一体化团队招聘1人(陕西)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