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能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教学重点】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方法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复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并思考这些课文分别借助哪些具体的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1:《白鹭》借助描写白鹭之美,表达喜爱之情;《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特点表达人生感悟。
预设2:《桂花雨》是借助与桂花有关事情,抒发思乡之情;《珍珠鸟》借助珍珠鸟从害怕我到亲近我的过程、表达“信赖,往往创造美好境界”的感悟和体验。
预设3:这四篇课文中的具体事物都与自然界的花和鸟有关。
2.梳理方法,完成学习单。(出示课件4)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梳理文章的内容。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
(2)全班交流学习单。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赞美之情
《落花生》
落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想到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雨
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
思念家乡
《珍珠鸟》
珍珠鸟
从怕人到不怕人
生活感悟
教师小结: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从多角度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这几篇课文的共性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我们可以尝试在习作和小练笔中运用这种借物抒情的方法。教师板书(借物抒情)
(出示课件5)教师提问:你能说说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受吗?
预设1:从树叶飘落的现象我会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的感受。(出示课件6)
预设2:我从腊月里怒放的梅花,产生对腊梅不惧严寒和困难的敬佩。(出示课件7)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知、了解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1.结合语境,品读写法。
(1)(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预设1:这三个句子描写的主要事物的特点比较突出。
预设2:这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都是在每句前半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后半句再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出示课件9—11)
(2)(出示课件12)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预设1:第1句写的都是果实,花生深埋地下朴实无华,不张扬,桃子、石榴、苹果挂于枝头、外显张扬,通过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图虚名,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的赞美。
预设2:第2句写的都是鸟,通过色彩身段的对比,突出了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精巧的美。
预设3:第3句写的都是装饰物,各色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生机勃勃的,与毫无生气的石狮和旗杆相比较,更能突出作者对农家小院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师总结:这三个句子都没有充分显示事物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比写法的好处是让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教师板书(对比)
(出示课件13)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教材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方面的优点。)
(出示课件14)练习运用对比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doc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