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
素养提升 专项训练
对标新中考
2022年适用
六年级 语文
【课外阅读】楼兰的忧郁(上)
前 言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拓展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内容预告
1
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
概括主要内容
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
2
3
学习短文中的字、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学习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会发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认真揣摩上下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阅读短文
楼兰的忧郁
三千多年前的楼兰,曾有环境学专家向国王建议对砍树者实行罚马、罚牝牛。当国王将此建议晓谕臣民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城的富裕和繁华;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当沙暴卷来并湮埋这座城市时,无处逃生的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
楼兰被湮埋了。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尔、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
当我穿行在辽阔的西鄂尔多斯荒原,当我行走在沟壑纵横、山塬破碎的甘肃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当我站定在漫漫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之中时,我总在想,仅仅是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吗?
事实上,中国西部因贫困而蒙昧、因蒙昧而无节制地生育、又因生育而降临给生存环境的巨大的、灾难性破坏已经发生。
我在宁夏采访时得知,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生钱的惟一办法是挖甘草,老师赞扬某某女童能艰苦读书是因为该女童能吃苦挖甘草,赞扬该父母能供女孩念书也是要领我参观满屋子的甘草。人们居然不知道这一代又一代的挖甘草已经把宁夏整个的生存环境给毁得面目全非……
历史上的宁夏不是今天这样被沙漠和秃岭紧紧包围。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黄河两岸,沃野千里。唐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入灵武》(灵武为今宁夏灵武县)诗中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明,说的就是宁夏粮果飘香耕耘忙的景象;《山海经》说六盘山上其木多棕,棕是亚热带植物,大量生长在六盘山上,足见六盘山和它脚下的西海固气候多么温暖湿润。然而今天的宁夏已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的风可以将禾苗吹死、掩埋;夏天的风可以将庄稼青干在地里;秋天的风常使成熟的农作物纷纷落粒。曾经青山葱茏的六盘山下的西海固如今万山秃尽,每年水土流失。
《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今甘肃天水、陇西、定西等地域囊括了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民以板为室屋的甘肃中东部地带什么时候变成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呢?
阅读短文
1998年8月我在青海采访时得知,那个周长为36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从七十年代以来每年水位下降10至13厘米,致使一些地方如今已露出了沙丘、形成了半岛。10年前,我到达过青海湖。那时,望着湛蓝湛蓝的湖水,我把它比做大退却时遗落的一滴伤心的泪水,抑或是地球在山崩地裂地自我嬗变时留下的一份蓝色忆念。那时,我很诗意很浪漫。10年后我又一次站在青海湖边,望着一天天一年年减少的湖水,我就想,当这滴泪水彻底干涸时,当这份忆念彻底泯灭时,地球将怎样抖动它的愤怒呢?那一刻,我很忧郁也很恐惧。
沙坡头是滕格里大沙漠南端紧逼黄河的连绵沙山,东西长十几公里,在黄河北岸堆积成高达百米的沙坝,这里曾经流沙纵横,平均每10个小时出现一次沙暴,沙暴一来,地毁人亡。沙坡头一带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为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5倍!沙漠每年以8至9米的速度向黄河方向推移。我想,如果沙坡头不出现一个治沙林场,不走来一批献身于治沙事业的专家和工人,黄河在这里早已成为地下河!那条伸长的京兰铁路不知已被湮埋过多少次!
阅读短文
1957年沙坡头建立了固沙林场。走来了专家,走来了工人农民。他们在茫茫沙海里安营扎寨,开始与人类的暴戾搏斗。他们创造了1×1米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那些草方格的草用的是麦秸或稻草秸。然后,他们又抢墒在草方格里播进草或灌木。30年不懈的努力,30年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搏斗,终于在沿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布下了一张绿色巨网,这张网宽近千米、长近70公里,形成纵横几万亩的固沙林带。昔日吞村毁舍、席卷大地的黄沙被绿色巨网牢牢捕获,再也未能逞凶。绿色巨网曾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沙暴的袭击,但安然无恙。
在沙坡头沙漠边沿高高地耸立着一座碑,那上面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