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藏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藏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视屏,初步感知特点:   2、简介藏戏小资料,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要求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依阅读提示找出学习方法。 三、了解藏戏的魅力 2+5 这独具魅力的藏戏是如何形成的?中间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这还得从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经历说起。 1、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藏戏形成。 (1)默读课文4—7,他的哪些传奇经历深深地打动了你?先自己说一说,再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勇敢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2)集体交流,注意把故事中的动人处讲清楚;并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把故事讲清楚,说完整。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 了解藏戏的特点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说出印象深的特点,感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四、积累语言感悟表达 1、划出喜欢的句子,说出理由。 学习表达方法象征句,感知反问句、排比句的作用,了解课文语言特点。 预设: 句一: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孩子,你很厉害。找到了一个双重特点的句子。板书:排比、反问 这句话不仅是排比【反问】,同是还是反问【排比】 交流:反问、排比开篇,形式新颖独特,强调了藏戏的特点;同时为细写藏戏的特点埋下伏笔。 句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能找到这组句子不简单。它可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王牌。这七组句子象征性的写出了藏戏面具所特有的意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因此,这种类型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象征。板书象征 句三: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这里让我们看到了藏民们的善良与热情。 句四: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你找到的是别无所求的艺人们。 句五: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的多样出现在这里。 2、比较《藏戏》与《北京的春节》的异同,领悟表达方法。 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填写。 课 题 相 同 不 同 内容 写作 顺序 语言 特点 《北京的春节》 1、散文 2、详略得当 春节 时间 ?通俗易懂 《藏戏》 戏曲 事物的不同方面 颇具文学色彩 五、拓展延伸   资料补充生活中的民风民俗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写作积累素材。 六、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民风民俗。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平,但学生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另外,随着社会化进程加快,戏曲已经淡出零零后孩子们的视野,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甚至有些孩子并未听过、未见过戏曲。对这个陌生的领域,如何让孩子们对西藏的文化风俗、地理人情进行了解就成了难题。因此了解藏戏的特点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理解。 效果分析: 一、从课堂效果看,本节课有效地落实了各个教学目标。在新课导入中,通过谈话提问的形式,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自主研读,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