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89页生命体征定义:——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第2页/共89页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第3页/共89页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定义:体温(body temperature)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第4页/共89页体温的形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产热与散热体温的调节o2第5页/共89页释放能量氧化CO2, 水含氮产物 体温的调节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 所释放的能量糖、脂肪、蛋白质肌肉收缩神经兴奋消化吸收腺体分泌合成生长其它能量利用转化化学能50%ATP ADP维持体温热能50%第6页/共89页体温的调节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1)热感受器(2)冷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1)热敏神经元(2)冷敏神经元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O)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8-第7页/共89页体温的调节寒冷刺激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交感神经兴奋迅速,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缓慢,长第8页/共89页体温的调节炎热刺激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第9页/共89页产热与散热 产热与散热产热过程 化学方式(1)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2)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产热部位:肝脏(安静)、骨骼肌(运动)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8-第10页/共89页产热与散热 产热与散热散热过程 物理方式散热器官:(1)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2)呼吸: 29%(3)排泄(尿、粪):1%8-第11页/共89页产热与散热 产热与散热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8-第12页/共89页正常体温以口腔,直肠,腋下等处的温度代表体温。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直肠温度口腔腋下 较为方便第13页/共89页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值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0~37.0) 36.5℃第14页/共89页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不超过平均下0.5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排卵日 月经前期、妊娠早期可轻度升高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安静睡眠饥饿时体温降低用药作用及其他第15页/共89页异常体温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无菌性坏死组织的吸收、肿瘤、变态反应等第16页/共89页 临床分级(口腔温度)低热 37.5~37.9 ℃中等热 38.0~38.9 ℃高热 39.0~40.9 ℃超高热41 ℃第17页/共89页发热过程及症状分为三个阶段: 特点表现①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体温上升。皮肤苍白、无汗 干 燥,畏寒、寒战(骤升、渐升)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尿量减少产热≈散热,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②高热持续期③退热期散热>产热,体温下降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温度降低(渐退、骤退)第18页/共89页 热 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不规则热第19页/共89页1.稽留热特点: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病: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炎第20页/共89页2.弛张热特点:高温在39 ℃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 常见病:败血症 风湿热化脓性感染第21页/共89页3.间歇热特点: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下数小时或几天 常见病:见于疟疾第22页/共89页4.不规则热特点: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常见病:流感癌性发热第23页/共89页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降低体温病情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休息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第24页/共89页病情观察测量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伴随症状,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第25页/共89页降低体温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较好的是物理降温:T>39℃冰敷 T> 39.5℃酒精擦浴采取降温措施后30min后侧量体温第26页/共89页补充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第27页/共89页维持水电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ldflow铜牌考试大纲.pptx
-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汇编(附答案).pdf VIP
- 一种通过溶剂交换高效混合抗氧剂与聚乙醇缩丁醛树脂的方法.pdf VIP
- 2025广西执业药师公需必修大考核.doc VIP
- 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docx VIP
- 【松下】完整手册 LP-M_S_Z系列 操作手册.pdf VIP
- SONY 索尼 Xperia手机产品配件耳机SBH54帮助指南(Web 说明书).pdf
-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合集5篇] .pdf VIP
- 浙江中瀚液压快速接头样本2024.pdf VIP
- 201303 - FactoryTalk Historian 实时历史数据库介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