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上海农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上海郊区概况 土 地 资 源 郊区土地总面积 5700平方公里( 855万亩) 农业用地 3570平方公里(535万亩) 非农用地 2130平方公里(320万亩) 农田数量变化趋势分析 人均耕地0.9亩 户均耕地3.2亩 农民收入 2000年5596元 2003年6658元 单位:万亩 农业人口:315万 农业劳动力:253万 农业从业人员分布 一产81.5万(32%) 二产119.9万(47.4%) 三产52万(20.6%) (二)上海农业发展的回顾 传 统 农 业 城 郊 型 农 业 都 市 农 业 上海郊区农业发展历史 传 统 农 业 70年代以前,上海农业的主要任务是稳 定发展粮绵油和副工业食品生产,是城市纺织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农业科技重点解决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数量供应问题。 城 郊 型 农 业 八十年代以后进入城郊型农业的发展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农民口粮立足于自给,城市副食品供应立足于郊区,郊区是城市菜篮子和米袋子的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的重点是为这两个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都市型现代农业 自“九五”开始,上海农业进入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 新世纪的上海农业发生了新的变化 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水稻和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良种猪覆盖率 90%以上 良种奶牛覆盖率 60%以上 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农业标准化 在土壤网络式普查基础上,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 制定了18项农业标准。 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农业信息化 道口档案管理 档案农业 农产品身份认证 养好上海人民的“胃” 保护好上海人民的“肺” 维护好上海人民的“肾” 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 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 建 绿 十五期间,全市增加100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20%。使郊区成为上海的绿色屏障。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休闲、旅游、观光功能。 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 治 污 减量化资源以无害化为前提,逐步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都市型现代养殖业。 培育有机肥产业 发展生态种植业 带动畜粪治理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利用现代交通和市场优势,为全国农产品 提供物流平台 每年上海消费农产品 900—1000亿元 每天消费 猪 2万头 蛋 750吨 水产 800吨 禽 40万只 蔬菜 5000吨 粮食 1.5万吨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利用优越的会展条件,为全国提供农产品 展示、展销的平台。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为全国提供科技 服务平台。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利用上海信息港优势,为全国提供信息 服务平台。 数字农业 农业网 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 郊区GIS信息查询系统 农科热线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利用农产品检测体系,为全国提供农产品 检测认证服务平台。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食品安全矛盾突出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农业环境压力加大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上海水产大学 潘迎捷 ? 140年前,亚伯拉罕·林肯有一个设想,期望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紧密联系,使所有人都从中获益。美国农业部因之而诞生。 ? 50年前,在破解DNA结构的激烈竞争中,James Watson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博士,而Francis Crick则是一个岁数偏大的研究生。他们战胜了当时伟大的化学家Pauling,揭开了生命的秘密。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仅把之看作是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只是少数人展望到这项发现其实是一场生命革命,它不仅用科学改变世界,也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953年Watson和Crick在MRC实验室搭建DNA双螺旋原始模型 ? 40年前,Norman Borlaug设想世界能够免除饥饿,但直到1970年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人们才意识到他是“ 绿色革命” 之父。 一、中国农业的三次转型 20世纪中期 3000年前的西周 高投入高产出 高代价的近代农业 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辉煌的农业文明 磁山文化遗址 (距今8000多年) 仰韶文化遗址 (距今7000-5000年) 北方原始粟作农业 代表 南方原始稻作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