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课件PPT公开课,人教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课件PPT公开课。
8 时间的脚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无处不在 , 与每个人密切相 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那 么用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陶世龙的 《时间的脚印》,跟随作者去 探寻时间的踪迹!
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说明对象, 了解岩石是如何记
录时间的。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 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 自主探究 的习惯。
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 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 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著有《变幻多
彩的地球》 《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 《我们
居住的星球》等。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 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在漫
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
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迹。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踪迹 (zōng ) 悬崖 ( yá ) 腐蚀 ( shí )
山麓 ( lù ) 沟壑 ( hè ) 沉淀 (diàn )
琥珀 (hǔ pò ) 龟裂 ( jūn )
楔形文字 ( xiē )
崩 (bēng ) 崩塌
绷 (bēng ) 绷带 蹦 (bèng ) 蹦跳
踪 (zōng ) 行踪
粽 (zòng ) 粽子 综 (zōng ) 综合
泊
( pō ) 湖泊
( bó ) 停泊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 (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
锈。
沟壑:山间的流水沟。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 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
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4) 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由 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 引 出本文的话 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 方式。
第一部分
划分层次
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 “时间的脚印”
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 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运用
拟人的修辞,生动而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
与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时间的脚印”指什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 处?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高士其的诗?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 高士其《时间伯伯》
①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 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 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
2.人类和大自然分别是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的?
人类:钟表和日历;铜壶滴漏 大自然:岩石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
是否偏离主题?为什么?
示例一:没有偏离。从写作思路看,由前面写岩石 能记录时间, 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 法,之后再从比较的角度,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
时间的” ,所以没有偏离主题。
示例二:偏离了主题。上文介绍人们已经想到许多
办法记录时间,发明了钟表、 日历等,那么,北京 故宫的“铜壶滴漏”应该放在上文,不必插在“岩 石能记录时间”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之
间,删除这个内容后,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
品味第二部分
1.阅读第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2.阅读第7—18段,说说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
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沉淀、
重压、
沙砾
泥土
新岩石
小石子
岩石
胶结
破碎
分裂
3.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
炎热的阳光
严寒的霜雪
人为因素
风雨
4.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
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
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
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
了。
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
说明了地球的变化。
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5.岩石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22章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1《社戏》第1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1《社戏》第3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1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2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7《大雁归来》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1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3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0《小石潭记》第2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核舟记》第1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 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