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西南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振兴西南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西南高原苹果栽培始于1904年,主要分布在四川和西藏高海拔地区。四川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小金、理县、汶川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巴塘、理塘、乡城、稻城等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越西、喜德、金阳、昭觉等县;西藏自治区分布在林芝、昌都、山南等地区。西南高原苹果栽培面积3.91万公顷,年产量51.9万吨,年产值达7.4亿元以上,成为我国苹果优势特色产区。我国西南高原苹果产业是 “藏族、羌族、彝族、回族、苗族”等民族地区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充分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高原苹果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西南高原苹果产业的优势与特色 1.西南高原苹果产地生态环境极佳 西南高原苹果主产区的年均温(9.6℃~12℃)、一月均温(0℃~7℃)、年极端最低温(-5℃~-13℃)、夏季均温(19℃~21 阿坝州和甘孜州的苹果产区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地理气候上处于相对的低纬度、高海拔和高山峡谷地貌的独特组合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内的气候冷凉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小、日照强、紫外光多、昼夜温差大,年较差小、雨热同季,加上大气、水源、土壤洁净无污染,所产“金冠”苹果果面光洁无锈、色泽艳丽、果形高桩、五棱突出、香溢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21%,“茂汶苹果”三次参加全国鉴评三次夺魁而享有盛誉。 凉山彝族自治州苹果产区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属低纬度、高海拔,苹果集中分布于海拔2200~2700米的高原乡镇。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自然生态条件,孕育出我国“离太阳最近、离城市最远”的色鲜、皮薄、味美、香气浓、内在品质极优的盐源苹果,特别是“盐源冰糖富士苹果”堪称富士精品中的精品,远销香港、东南亚和国内大中城市。 西藏苹果分布在海拔2700~3500米的高原温暖半湿润区或半干旱区,其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光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苹果果个大、色泽艳丽、皮薄肉细、清脆多汁、风昧优良、可溶性固形物最高达17.5%以上。其中米林县噶玛农场和山南地区加查县园艺场金冠苹果曾在1975年、1979年和1985年3次在西南地区苹果品质评定会上荣获金奖。 2.西南高原苹果生产优势突出 西南高原苹果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同一品种比北方产区成熟早1个月左右,因海拔高度、生态区类型的多样性及立体气候影响,同一区域同一品种熟期相应推迟,鲜果应市期时序优势极显著。产区都远离工矿企业,空气洁净,水质无污染,无检疫性病虫害,具备生产“绿色果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二、发展西南高原苹果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投入不足 果园基础设施差,水网、路网等系统尚待完善。部分果园肥力水平有待提高,调查发现我省苹果园一般年均投入500~1000元/亩,而红富士苹果优质丰产园年均投入需要2300~4650元/亩,造成了果园单产低、商品率低。 2.品种单一,结构搭配不合理 西南高原苹果主栽品种以中熟品种红富士、金冠等品种为主,约占80%以上,早熟品种(如嘎啦、红将军等)不足5%,新品种更新换代进程缓慢,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 3.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落后于生产需求 高原苹果研究与推广方面投入少,尤其基础性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缺乏,适用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落后于生产需求,果农缺乏苹果现代栽培技术理念,致使精品果少,优果率不足20%。 4.产后处理技术落后,产销脱节 由于缺乏现代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线和冷藏运输设备,果品商品化程度低,同时产销信息网络的缺乏、市场信息化捕捉不准不及时、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因而形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人为的恶性早采、降低了果实品质、影响了信誉,加重了卖果难的问题。 三、振兴我国西南高原苹果产业的建议 1.加强对优生区域规划布局与建设 立足西南高原“生态、区位、旅游”等特点,加大对优势生态区域品种的规划布局,调整和优化品种组合。如四川省阿坝州和甘孜州属高纬度、高海拔苹果优生指标区域,结合“大九寨沟-黄龙”旅游环线选择发展“嘎啦”、“津轻”和元帅新系;凉山州属低纬度、高海拔苹果优生指标区域,结合“泸沽湖-丽江-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选择富士系苹果品种;西藏自治区林芝和昌都地区属青藏高原苹果优生指标区域,结合“川藏公路线、西藏旅游线”选择发展早熟富士系和嘎啦系品种。 增强西南高原苹果产业基地设施建设。按照《四川省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结合现有基地道路现状,以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完善基地道路建设,同时按照水网结合路网的原则,积极整合水利项目资金,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和灌溉渠系建设为突破口,进行产地水利标准化配套建设。 2.大力推广现代苹果产业技术,实现高原苹果产业的技术升级 (1)加快新品种引进和选育 新

文档评论(0)

170****6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