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数据 大豆黄卷.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黄卷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Dà Dòu Huánɡ Juǎn 【别名】大豆卷 【来源】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 Glycine max (L.) Merr.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 得。 【炮制】通常在10 月间种子成熟后采收。选择肥壮饱满的种子,于冷水中泡涨 后,用湿布盖好,或放入麻袋、蒲包中,置于温暖处,经常翻动和洒少量的 水,促其发芽。待芽长约 1 厘米时,用清水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表。用于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 疼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5 钱~1 两。 【注意】无湿热者忌用。 【备注】(1)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豆 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常与 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2)用于湿热内蕴、发热烦燥、胸闷不舒、身重体痛 等症。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苓、滑石、黄 芩等配合应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Dà Dòu Huánɡ Juǎn 【别名】大豆卷(《本草经集注》);大豆蘖,黄卷(崔禹锡《食经》),卷 蘖(《食疗本草》),黄卷皮(《本草图经》),豆蘖(《纲目》),豆黄卷 (《长沙药解》),菽蘖(《本经疏证》)。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黑大豆)发芽后晒干而成。 【制法】大豆黄卷:取黑大豆洗净,浸泡至外皮微皱,捞出,置竹箩内,上盖 湿蒲包,每日淋水 1~2 次,促使发芽。至芽长 1 厘米时,取出摊在筐内,先置 有风处吹至半干(防止脱壳)。再行晒干即成。制大豆黄卷:取大豆黄卷置锅 内,加入用淡竹叶、灯芯草煎成之药汁共煮,至药汁吸尽后,取出晒干(每大 豆黄卷 100 斤,用淡竹叶 20 两,灯芯草 10 两)。 【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圆形,稍扁,长0.7~1.2 厘米,直径 5~7 毫米,种皮 黑褐色或紫褐色,有横向皱纹或纵裂,多数破裂,露出黄白色的子叶。子叶两 片,肥厚;胚根细长,伸出于种皮之外,长 5~10 毫米,极弯,淡褐色,硬脆 易断。气无,味淡,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色黑褐、有皱纹及短芽者为佳。 【性味】甘,平.① 《本经》:味甘,平。②崔禹锡《食经》:味苦,生 温。 【归经】入脾、胃经。①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② 《要药分 剂》:入胃经。③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解表邪,分利湿热。治湿温初起,湿热不化,汗少,胸痞,水 肿胀满,小便不利,湿痹,筋挛,骨节烦疼。① 《本经》:主湿痹,筋挛,膝 痛。② 《别录》:五藏(-作’五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毒(一 作’止痛’)。去黑皯,润泽皮毛。③ 《食疗本草》:破妇人恶血。④ 《纲 目》: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⑤ 《中药志》:发表利湿。治湿热内蕴, 汗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 钱;捣汁或入散剂。 【注意】《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 乌头毒。 【附方】①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大豆黄卷(醋拌炒干),大 黄(微煨去皮)各-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 平明以利大肠为度。(《圣济总录》大豆散)②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 中积热,大便结涩:大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为末,食前温水服一匙, 日二服。(《普济方》黄卷散)③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 毒,润皮毛,补肾气:大豆蘖一斤。炒香熟,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 心,加至一钱,日三服。(《宣明论方》)④治小儿撮口及发噤:以初生时豆 芽,烂研,以乳汁调与儿吃,或生研绞取汁,少许与服亦得。(《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Dà Dòu Huánɡ Juǎn 【英文名】dried black soybean sprout 【别名】大豆卷、大豆蘖、黄卷、卷蘖、黄卷皮、豆蘖、豆黄卷、菽蘖。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Merr.的种子发芽后晒 干而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采 收和储藏:秋季采收,脱壳后放阴凉干燥处,备用。 【原形态】大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 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 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 长 7-13cm,宽 3-6c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